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陈志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陈志桦

陈志桦

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陈志桦

身份证号码:44010219750427XXXX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电梯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电梯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探讨我国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梯安全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监管

引言

电梯的应用极为广泛,其在各大商场、校园、医院、居民小区等地方都有设置,电梯的主要功能就是承载物体上下运行,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作为普遍的运输工具之一,电梯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风险,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要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及检查与维保工作,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1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电梯自身质量不达标

在我国电梯设备频繁开发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系统也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为了确保这部分机械和电气的安全控制结果,有关工作人员需持续性地进行整机安全性能试验。有些电梯的建造时间比较久远,在这类电梯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有些零部件已经与当前标准并不相符。随着电梯零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部分老旧电梯使用的零部件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就很难找到替换品,电梯运行隐患较为严重。

1.2电梯设备监督检测问题

电梯是国家按照特种设备目录管理的一类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以及维护保养的过程中,都受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及检验机构的监管;反之则会令电梯应用过程中遗留愈来愈多的安全隐患,威胁日后乘坐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说,电梯设备整体性能和质量显得尤为关键,作为设计人员务必要针对这部分设备整体品质加以精细化检验核实,在保证电梯通过检验机构验收的基础之上,研究如何降低电梯安全风险。

1.3电梯运行环境复杂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建筑物施工完毕之后,经常会因为临时修改而遭遇较多的挑战困境,在此期间,尤其作为电梯设计人员,要保证预先充分考虑各类要素,尽量设计出符合时代全新标准的电梯运行控制方案。但许多工作人员安装电梯时经常会引发电梯参数和设计图纸不相符的问题,最终不单单会限制电梯整体安装进度,同时亦会给井道等工程质量带来较多的消极影响。电梯运行环境往往会与建筑整体结构形态维持缜密关联,包括井道的特定尺寸会决定电梯核心的承载能力、顶层高度亦或是底层深度会直接干扰电梯速度、机房大小尺寸与位置亦会对电梯各类配置造成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现象,有关工作人员需持续加大对电梯环境的动态化监督控制力度,力求令电梯可以长时期安全性运行。

1.4电梯运营和维修控制不严

电梯设备前期检测工序极为关键,但是后期的运营和维修控制工作同样不可小觑,一旦说电梯投入使用过后,就必须保证特定时间内给予其运营状况检验认证,保证快速提供有针对性的维修管理方案。以往许多电梯都因为使用期间维护费用投入数量过少,加上企业安全防范意识低下,使得当中的检验标准、内容、人员专业素养等均不能达标,出现问题发现和排除不及时、电梯安全性能骤降等危机的几率就此大幅度增加。

2电梯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使用正规厂家电梯做好验收工作

为能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就要充分注重对电梯的购置过程中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厂家,能保障电梯的使用标准和国家的强制性标准相吻合,这样才能保障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正规厂家的电梯有专业的维修人员,对电梯的使用安全就能有效保障。同时要注意将前期验收的相关工作妥善做好,结合特征设备安全监察的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在进行检验之后才可出厂和交付使用,没有经过验收的电梯就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对这一问题要能充分的重视。

2.2采取电梯控制管理系统

电梯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则是电梯继电控制系统,即所有的信息处理、设备维护都完全的通过该控制系统操控并得出解决方案。使得系统对于整个安装过程及电路走向的控制更易操作,可行性高,针对操作技术不熟练的人员能够给予帮助,并减少其出错率。使用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电梯的情况,及时对电梯做设备检测、保养,不需要高薪聘请技术更高超的人才或是用高价购买电梯维护保养的设备,从而降低了电梯维修保养的费用,并且乘客乘坐电梯的安全系数也并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3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

健全系统是执行各项操作任务的基本前提,我国目前的管理还过于落后,在很多安全管理方面都不健全,很多条例描述得过于宽泛或模糊,不够全面,造成了如今事故频发的现象。因此电梯市场各管理层人员应该严苛按照国家规范操作去维修维护电梯之外还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更为详细、可行性高的规章制度,更方便公司的管理,对于不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操作的人员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思想教育,以保障制度能够贯彻进每一个操作人员的操作中去,严防突发事故的产生危害人身安全。

2.4加强运行质量问题的处置

在电梯管理中,还必须要加强对运行质量问题的处置,及时消除问题,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具体而言,在电梯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的时候,需要及时停运,禁止人们使用。然后就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电梯隐患进行检查。在检查得出问题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之后,就需要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从而让电梯运行质量恢复到较高的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记录,这电梯出现过哪些问题,检修时间、处理方法、处理人员等等信息做好记录,以便在日后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对应的责任人。

2.5加大电梯设备的检测力度

第一,针对电梯安装技术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性规范。就是说要求安装电梯过程中沿用最新且可靠的技术基础上,确保岗位上的人员都是拥有专门资格证书且经过专门考核的。尤其作为后期维护的工作人员,理当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竭尽全力维持电梯安全性能,以及乘坐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保证电梯检测检验活动进行的周期性。依照我国电梯有关规范条例观察分析,为了保证令电梯能够长时期安全、高效率地运行,就必须保证实时性加大对这类设备的检验和维修管理力度。如今我国电梯检测检验工作时刻呈现出周期较长的特征,导致许多电梯设备安全性能问题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尤其是在他们对老化部件影响认知不够深刻的状况下,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大小不一的事故,使得相关企业、个人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说,必须针对电气检测检验工作的周期性加以深刻重视,之后在特定时间段内检验电梯设备,力求在较短时间范畴之内发现部件老化、设备故障等弊端问题,进一步提供科学妥善的维护措施。

2.6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电梯管理工作切实展开,还需要对电梯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可以结合当前实际,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电梯管理工作制度。具体来说,要对电梯管理的具体内容、操作流程、人员安排、管理职责、应急措施等等做出全面且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予以完善,建立起配套化的制度体系,为电梯管理的开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梯使用中,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重要地位,定期做好维修保养,充分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切实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梯维保人员也需要不断丰富自我经验,用专业、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用行动证明在进步,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为服务行业争光夺彩。

参考文献:

[1]许红.基于风险的电梯安全评价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75+242.

[2]周炉,郑一郎.电梯现场检测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