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三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比较

罗海珍

攸县骨伤医院,湖南攸县412300

摘要目的探究三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8年入治我院儿科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29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经济学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C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B组患儿的成本均低于A、C两组,A组、C组患儿的成本/效果比均高于B组患儿,A组、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患儿,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的小儿采用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进行治疗,药效与注射剂相差无几,成本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用药方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高发疾病,多由于患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病原体抵抗力差导致[1]。临床上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本文选取129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为研究样本,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经济学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现全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入治我院儿科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29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A组:男27例,女16例,B组:男23例,女20例,C组:男18例,女25例。所选样本满足以下条件:①患儿的性别、年龄无比较性;②无其他家族病史;③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④对药物无过敏反应;⑤其他身体器官功能良好。

1.2方法

所有患儿经检查后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充血脓肿现象,且肺部听诊无啰音,血液报告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值偏高,确诊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所有患儿进行常规的止咳药治疗。给予A组患儿静脉注射头孢替安,即0.3g头孢替安溶于250ml的生理盐水,每日分为三次注射;给予B组患儿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剂量为40mg/Kg,结合患儿体重决定服用剂量,每日分三次服用;给予C组患儿静脉滴注炎琥宁联合清开灵注射液,即2g粉剂溶于250ml生理盐水,每日分两次注射。三组患儿治疗疗程为7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经济学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1.4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为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身体各项指标不处于正常范围内为无效;②经济学效果:由药物经济学原理可知,治疗方案的成本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三部分构成,并以货币进行量化。本研究的三组患儿检查成本以及住院成本等一致,因此,只计算药品成本和给药成本。经济学效果分为以下几方面:成本、疗效和成本/效果比;③不良反应:分为皮疹、黄疸、呕吐和腹泻。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是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从表1可知,B、C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果有意义(P<0.05)。

2.2比较三组患儿的经济学效果

从表2可知,B组患儿的成本均低于A、C两组,A组、C组患儿的成本/效果比均高于B组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从表3可知,A组、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患儿,结果有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是婴幼儿在春季、冬季的高发病[2]。临床通常表现为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有效的控制小儿急性上呼吸到感染成为儿科治疗中的重点[3]。在临床治疗时要考虑到婴幼儿的安全性,因此,药物的选择范围有一定程度的受限[4]。本文分别选用头孢替安、克洛己新和炎琥宁联合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数据报道,头孢替安退热效果好,但在注射前需做相关皮试检测,若结果为弱阳性也不建议使用,导致适用人群减少,虽然作为儿童可用的抗生素,但并不建议为首要治疗方案。克洛己新是一种抗感染药,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复合化痰药溴己新,它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而且可裂解患儿痰液中的多糖纤维素,抑制蛋白合成,降低痰液中的唾液酸含量,从而降低痰液排出难度,由于其是口服制剂,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率。炎琥宁有降低炎性渗出的作用,清开灵有泻火解毒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可加强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临床调查数据显示[5],大多家属得知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表示拒绝,可能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屡遭曝光有关,导致中药注射剂的推广受阻。有文献报道[6-7],患儿注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增加与其中的添加剂和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厂家需重视并将工艺进一步优化。

本文选取129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为研究样本,分别选用上述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由结果可知,B组患儿的成本/效果比最低,经济学价值最高,C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进一步佐证了静脉注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增加的这一论证。

综上所述,患有急性上呼吸道的小儿采用口服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进行治疗,药效与注射剂相差无几,成本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慧敏,陈建梅,马帅.三种治疗方案用于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10):691-694.

[2]池欣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5(02):340+342.

[3]约日古丽·奥斯曼.3种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5,13(22):71-72.

[4]崔丽.三种方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10):951.

[5]韩一波,陈坚.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07):979-981.

[6]周珊,范秀珍.老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04):234-235.

[7]阮百根,汪洪水.3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首都医药,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