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滋养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尊重,滋养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叶君华

——分享教育子女的经验与体会

叶君华六安市霍山县城西小学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一味的爱与自由,或者一味的规则与平等,都不免偏颇。走得远了,会让孩子失衡----避免僵化的家庭规则,这就是这份关系中要学习的功课。只是父母如果可以觉察到,从而转变观念,跟孩子一起尝试新的可能,未尝不是一种乐趣。我与女儿和儿子的互动就充满了这样的乐趣。

一、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会伤害孩子做事的热情和兴趣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强加了太多条条框框在孩子身上,做事情要按部就班,一板一眼,老师留的功课,不管多少,必须做完。制定好的计划必须完成……朋友的儿子从4岁多开始弹钢琴,几次去,他都会给我们表演,节奏时而欢快时而沉稳时而悠扬,我总是一边艳羡着,一边陶醉着,只是同时又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不愿多看孩子的脸----因为每每看到朋友夫妻俩连哄带哀求着,坐到钢琴边,不管曲子多明快,他的眉头却总是紧锁,和朋友嘴角挂着的释然亨受形成鲜明对比。一次我半欣赏半好奇地问他,你钢琴弹得那么美,不值得骄傲吗?他的回答吓了我一跳:“我恨钢琴。”掷地有声的孩子的心声,每每想起,让我心疼。

我的女儿也是从4岁多就开始学琴,到7岁多,跟我说不想学了。我的挫败感也挺强的。在想,就这样放弃了吗,半途而废?那还怎样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咬紧牙关坚持,威逼利诱,期待女儿明白妈妈为了她的一番苦心,一片好意----其实,那不过是安慰自己的恐惧。好在,女儿很有力量,自己认准的东西,一定坚持。手必定长在她身上。她不弹,我终归是没有办法的。

感谢我当时在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选择了她的。这保护了女儿的兴趣。直到现在,她有时听到喜欢的歌曲,还是会碰碰琴,照着谱子,随意地弹些什么,逢年过节、还搞个小音乐会。总之,钢琴已与她的一个大玩具无异,有感觉了玩会儿,在那个当下女儿很快乐,很享受。我很欣慰,也很庆幸,欣慰她的小小兴趣得以保存,庆幸她没有为琴所“伤”……

二、过度关注,无法给孩子生命中需要的滋养

有的家庭,影响则来自另外一端:孩子是地球的中心,事事以孩子的需要为第一,纵然有很多的所谓的“爱”与自由,胆识规则和平等却始终缺席。其实,给与拿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两面。这样的爱让孩子承担了太多,大人们的喜怒哀乐,全然寄托在这个个小生命的身上——“我们那么爱你,所以请对我们的快乐负责”。无疑,弦外之音是,我们大人没有办法为自已负责。在这样的包围中,孩子无法碰触真相----纵然养尊处优,却无法真正独立,纵然唯我独尊,却无法真正自信,纵然应有尽有,却无法真正快乐。这些爱与关注的后面隐藏的是大人自己隐形的投射与期待。不纯粹的爱,不但会伤及孩子纯净的心,而且还会传染。

有时女儿上学,我也有课。如果女儿迟到,我也就迟到了。可是冬天天冷,孩子不愿意起,如果只是冒然把她叫起来,她一定不舒服。想来想去,还是提前约定:“明天妈妈要上课,不想退到。所以请你务必按时起床。”女儿继而会提很多问题:为什么上课呀?上什么课呀?之类的。我一一回答后,然后会强调“请明天按时起床”,并感谢女儿给我带来的方便。第二天我会提前10分钟叫醒她,让自己更加从容。记得以前,我总是认为孩子按时到校是理所应当的,语调中便会带着批判和控制,孩子当时趋于压力答应了,也不情不愿,第二天未必能兑现。我发现,我的尊重会让孩子整个造成甚至一天都心情欢畅。而这样的尊重同样带给了我滋养和快乐!

三、有效倾听相信孩子有处理挫折的能力

1、倾听孩子的委屈

妈妈,我想眼你说几向话。女儿一天晚饭后过来说。我跟着她进了房间,“今天课间我在图书馆看书,壮壮和几个人来找我,非让我跟他们去操场玩。我不去,她们一定让我去。还说我是大小姐什么的,我很不舒服,”“为什么?”我还没有了解整个状况。“因为昨天我说过不想再跟她们几个一起玩了,他们非要跟我玩。”女儿把原因一五一十地说了。我听得似懂非懂懂,但有一个感觉,那些委屈存在孩子心中太久了,需要发泄出来。于是,专心地听,纵然有时候理不清脉络,也只是依着她的思路,任她前因后果地翻扯了一个清楚。有时候,有很大的冲动,想告诉女儿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办法,但还是忍住了,不用自己的模式和习惯影响她。只是倾听,专心地听,不放过任何个小的细节,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任何的建议都会打扰孩子自然成长。

2、信任孩子的能力

女儿问我:“要是她们明天还找我,我怎么办呀?”我停顿了会儿,忍住了帮她设计的冲动,说:“老实讲,亲爱的,我真的不知道,因为还没有发生。咱们现在想好的,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发生。不过,一旦发生,有一个人一定知道该怎么办,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因为那时你就在那个情景下,别人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表情,又是在表达怎样的意思,你一定最清楚。妈妈碰巧刚刚读到的一本书,上面有几句话,我抄下来,送给你。你带上,就好像妈妈陪着你。无论你怎样的处理方法,妈妈都相信,你做的一定是你当时的最好选择。”那张纸条上写着:“消除痛苦的唯一方法,不是想尽办法摆脱它,只要我有驱逐它的念头,它反而会坚持不走。其实痛苦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在传递某种信息。它告诉我,出问题了,要我稍微调整一下,要我悟出新的观点。”女儿读得似懂非懂,把纸条放在信封里,收拾书包去了。

3、等待孩子自己的成长

第二天,女儿回来,表情轻松。看来问题题是已经处理了。倒是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又过了几个星期,女儿收拾书包,拿出一个空信封,问我:“你还记得这个信封吗?"”一看,正是那天装纸条的那个。“嗯,还记得。”女儿笑。“问题后来解决了?”“嗯。我告诉她们,我不想跟跟她们玩,她们说什么也没有用。然后回教室。”“她们不再烦你了吗?”“还会,但我不担心了。”我轻轻地拍拍她。她心领神会地明白我的意思。

其实,也不能明确地说出倾听到底有如何的作用。只是将心比心,自己也曾一度消沉过,那时好希望会有一个人愿意就那么安静地坐在我旁边,不指手画脚,不评论也不抗拒,就只用心地感受我的喜怒哀乐,如果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那于我将是何等宝贵的一份礼物和安慰。己所欲,方敢施予人吧。

我爱你,所以给你充分的空间,不控制,不强求。这一切,只源自一个字----爱,只来自一种品格----尊重,只始于个习惯----接纳,只止于一个边缘----界限。我觉得,爱应该如水,清澈纯净,滋养生命。在孩子渴时,没有任何添加,pH值中性的白开水最好,也最安全。而这杯白开水中,最重要的滋养就是尊重----尊重每一个人的空间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