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刘若敏夏学明

刘若敏夏学明(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

摘要: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增长,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本文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以求更好地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创新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西方私人银行业务上百年的发展史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率先在北京、上海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6月25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在北京正式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同年8月,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相继正式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3月,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中心成立;2008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高调推出私人银行业务。随后,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积极筹备推出私人银行业务。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当今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之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及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加快金融创新的需要,也是应对外资私人银行竞争的需要。因此,分析当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措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沿袭专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模式,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业务进行分工和协作,而以智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把私人银行业务人为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部门之间由于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方法,处于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协商的状态,使得私人金融产品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客户资源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共享,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2.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名副其实的金融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乃至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知识及业务操作技能。而目前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人才十分匮乏,尚不具备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地培训、引入和提高。

3.私人银行业务接受度较低

当前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理念的接受程度不高,认识模糊。一方面客户对商业银行缺乏信任,商业银行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另一方面国内新富阶层中不少人缺乏现代的投资理念,倾向于亲自投资和高频率的投机操作,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要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研发质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充实理财产品品种,在收益、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方面形成较大梯度,涵盖目标市场客户不同的喜好。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财产品和产品研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客户的偏好,开发出更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

2.培养和吸引专业化人才

人才是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关键,也是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的核心。针对国内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培养专家队伍的同时还要加强和国际先进国家的人才交流,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用各种激励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树立现代投资理念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商业银行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针对我国信用制度欠缺和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要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培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中央银行要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是商业银行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更有针对性的发放贷款和科学定价,减少逆向选择问题,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要健全信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支持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各类征信机构的发展壮大,为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和客户定位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高昕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08,(6)。

2.康承东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

3.李伟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思路[J].投资研究,2009,(10):14-18。

4.邓方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初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4):30-37。

5.吴思强私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