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门诊感冒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校门诊感冒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张菊

(太原科技大学卫生所030027)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门诊感冒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高校门诊2017年4月~2018年4月开具的感冒药物处方294张,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应用的感冒药物中,占比前三位的药物类型为解热镇痛类(97.6%)、抗生素类(75.9%)、抗病毒类(72.4%);有207张处方采取了联合用药方式,占70.4%,其中,二联用药174张,三联用药30张,四联用药3张;87张单一用药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9%,174张二连用药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0.1%,30张三联用药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张四联用药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51张发生不良反应处方中,多数处方应用后发生至少两种不良反应,其中,占比前三位的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78.4%)、过敏反应(76.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6.9%)。结论高校门诊应用感冒药物时,多采用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较为常见二联用药,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应在充分了解感冒药物成分及作用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具体药物,促进患者痊愈,减少用药时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校门诊;感冒药物;应用情况

感冒属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据统计,每年,成人患感冒的次数约为2~4次,而儿童可达到6~8次。临床治疗感冒患者时,主要采用感冒药物治疗,目前,可使用的药物种类比较多,而其中部分药物具有类似的药物成分,如果联合应用,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可能增加。因此,对于感冒患者来说,保证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门诊中,感冒患者占据极大比重,更是要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本研究以高校门诊开具的感冒药物处方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高校门诊2017年4月~2018年4月开具的感冒药物处方294张,患者均为学校在校学生,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32例;年龄18~22岁,平均(20.6±1.2)岁。

1.2方法

收集所有的感冒药物处方,实施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类感冒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联合用药情况,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各类感冒药物应用情况

经统计,294张处方中,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处方有287张,占97.6%;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处方有223张,占75.9%;应用抗病毒类药物的处方有213张,占72.4%;应用鼻黏膜血管收缩类药物的处方有160例,占54.4%;应用抗组胺类药物的处方有143张,占48.6%;应用中枢神经兴奋类药物的处方有37张,占12.6%。

2.2联合用药情况

294张处方中,有207张处方采取了联合用药方式,占70.4%,其中,二联用药174张,三联用药30张,四联用药3张。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87张单一用药处方中,有6张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6.9%;174张二连用药处方中,有35张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0.1%;30张三联用药处方中,有7张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张四联用药处方中,应用后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

51张发生不良反应处方中,多数处方应用后发生至少两种不良反应,其中,40张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78.4%;39张为过敏反应,占76.5%;29张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56.9%;6张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占11.8%;5张为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9.8%。

3讨论

门诊患者中,感冒患者占据较大一部分比重,因较为广泛的应用感冒药物,导致医生未能充分的重视其使用情况,再加上多数患者感冒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所以医生更倾向于采取联合用药方式治疗,但如果联合使用的药物具有相似的成分及药理作用,不仅不会有效的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1]。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高校门诊开具的294张感冒药物处方情况,结果显示,解热镇痛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及抗病毒类药物比较常用,而在用药方式方面,70.4%处方选择联合用药方式,其中,多数为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及四联用药情况较少,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现,联合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单一用药,而联合使用的药物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四联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达到100.0%。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高校门诊在应用感冒药物时,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感冒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2-3]:(1)以患者症状为依据,适当选择感冒药物,患者症状如表现为发热、头痛等,感冒药物应使用解热镇痛类,如感康片、阿司匹林、白加黑等;患者症状如表现为流涕、鼻塞等,感冒药物应包含收缩血管及抗过敏成分,泰诺感冒片、白加黑等均比较适合;患者症状如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感冒药物要选择日夜百服宁、泰诺感冒片等含有镇咳成分的,不过患者难以咳出浓痰时,镇咳药不应该使用,避免增加浓痰的咳出难度,造成病情加重,通常,可给予患者化痰药物,如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胶囊;(2)医生要对常用感冒药物的药物成分准确掌握,了解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尽量选择单一药物治疗,如果必须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要避免重复用药问题的发生,降低患者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综上,高校门诊目前在应用感冒药物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良影响患者的健康,临床选择感冒药物过程中,应在准确掌握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症状表现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并在联合用药中避免重复用药现象的发生,提升用药合理性,提高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嘉堂,刘妍萌,孔玉侠,等.北京市社区居民和医生对普通感冒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3):338-342.

[2]余爱平.浅谈抗感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251-252.

[3]吴玉梅.浅谈抗感冒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9):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