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管新模式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空管新模式的发展

张涵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终端管制中心-进近管制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基于GPS的新一代空中交通控制(ATC)模式是未来空中交通控制(ATC)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新模式所需设备进行了的介绍,通过与传统空管模式的对比总结出新模式的优势,分析了新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和应对策略,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并考虑了新模型对空中交通特别是空中交通管制带来的变化。

引言

空中管制工作是保证空中安全飞行的三大要素之一。为实施民用航空动力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我国提出建立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实现我国民航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保证航空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全面提高,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航空交通管制技术和设施,实现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和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空中交通管制;新一代空管运行模式;管制员

空管新模式的意义

新一代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在各国推广。与传统的基于雷达的空中交通管制作业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更精确、更稳定、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空中交通状况,为今后应对日益密集的空中交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成为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管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传统空中交通控制模式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提高控制能力”这一主题展开。主要手段是不断改进控制工具,为了减轻日益繁忙的空中交通所造成的控制器的工作负荷和心脏的负担,大量的控制任务要送到机器上。合理的压力。然而,传统的空中交通管制模式的发展并没有从本质上降低管制员的安全责任。相反,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控制人员的安全责任也在不断加强。

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新一代空管运行模式中,将使用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定位系统,使航路规划摆脱了必须单一依赖地面设施的约束。依靠机载卫星定位系统,航空器可以获得自身的准确位置;实现航空器与地面、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的相互协同监视,在提高管制员对空监视能力的同时,实现飞行员对空中交通态势的熟练控制和掌握。

在新模式下,由于使用了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ADS-B监视技术,管制的效率得到提升、管制的手段得到丰富,管制的可靠性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管制员和飞行员都可以在最开始就就观察到空中交通的态势,便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地空两方更好地配合,从而能相互配合大大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新模式所带来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应加快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加快WGS-84坐标系的应用,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定位更加准确。是为了实现空中交通安全的有利次序和发展。

新模式大大有效的为空中交通安全提供了“双保险”,不仅管制员一方对于空中交通安全的把握更为精准,飞行员一方也能够实现对自身空中安全的把握。以2002年发生在德、瑞边界上空的那起空难为例,由于管制员的失职,造成了两架飞机空中相撞。假设当时使用了新模式,即便管制员出现了失职情况,没有及时监控这两架飞机,这两架飞机也能够借助自身设备在接近时互相“看到”对方,在TCAS告警之前就能够了解到对方的飞行情况,采取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海洋、沙漠等雷达覆盖不到的地区,在终端区繁忙的区域,运用新模式可以缩小航空器在以上区域的间隔,从而大幅度提高空域使用率提升流量。在新模式下,由于使用了机载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提高了飞机的导航能力,可以在不依赖雷达制导的情况下飞行而不偏离预期轨迹,从而减少偏航和丢失导航的发生。使空中交通更有秩序。

我国发展新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展望

1)我国的国情

如今,新模式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推广与使用,然而我国似乎却只处于观望与试验阶段,并没有大力的发展,这里有国情的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设备的发展明显处于低迷状态,导致了“与他人同行”的被动局面。例如,美国的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与我国的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产品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足以在我国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必须得意识到,引进新的模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发展模式,实事求是,充分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有效的推行和推广新模式的开发与应用。而我们民用航空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2)实际应用

雷达和ADS-B如何协同工作已成为桌面上的一个话题。新模式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雷达是否仍用于监视,在我国现阶段,推广和使用ads-b设备需要时间。目前,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三大区域控制中心都有广告监控能力。随着近年来规模的扩大和机型的更新,一些航空公司拥有ads-b功能。这都是好消息。随着ADS-B的逐步使用,它首先可以作为雷达监视的辅助工具,在繁忙的进场地区、地面地区等,等待技术的成熟,相应程序的完善,以及设备的实施。并逐渐取代雷达成为第一个监视工具。

3)管制队伍

控制器是新模型的执行者,掌握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空中交通安全,从根本上缓解控制器的压力,但如果控制器不能适应新模型,就无法做到实现新模型的优点。相反,它可能对空中交通安全构成不利因素。这要求控制器理解并接受新模型,并从概念到实际应用,以新的有效方式训练控制器,符合控制器新模型的要求。,使控制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过渡。通过把握机遇,科学发展,航空交通管理能够应对未来航空集约化的挑战。新的模式机制也是我国的一个发展机遇。

小结

随着各国在应用方面的不断探索,新一代的空管运行模式很有优势,新模式将更为成熟。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与现状,思考了实行新模式后给未来空中交通尤其是空中交通管制带来的变化,分析了我国实行新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国民航应加快发展空管运行新模式的步伐,抓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相信空管运行新模式会成为我国民航安全、畅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