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院前急救与预防

/ 1

心源性猝死的院前急救与预防

阿不力孜?拜克

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848200

【摘要】为了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对68例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分析,经过有效的胸外按压、电除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救治的方法,抢救成功6例,占8.8%。分析认为尽快实施心肺复苏加强冠心病的预防和普及心肺复苏的常识,有助于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心肺复苏;预防

心源性猝死是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可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h内,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脑血流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发生生物学死亡。现将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院前急救的68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院前急救的心源性猝死68例,男49例,女19例,明确有冠心病史的58例,肺心病4例,平素健康但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肥胖者5例,其它1例。有文献报道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欢迎流出道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动脉瘤破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腔内肿瘤等。68例患者均询问病史、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治疗,存活6例(8.8%),死亡62例(91%)。

1.2反应时间及第一目击者

68例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平均呼救响应时间1.94min,平均呼救反应时间9.84min,其中<10分钟24例(35%),现场有效复苏6例,>10分钟44例,均复苏无效,第一目击者立即启动CPR1人复苏无效。

1.3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1.3.1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全身抽搐,呼吸变得不规则,呈叹息样呼吸,随之呼吸停止,脉搏摸不到,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紫绀。

1.3.2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①室颤:多为振幅和形态不规则的室颤波;②窦性静止:为一直线,偶有缓慢的室性自搏心律:③心肌电-机械分离分离:即心电图虽可见规则的P-QRS-T图形,但心脏没有有效的收缩。68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窦性静止62例,占91%,室性自主心律4例,占5%,心肌电-机械分离3例,占4%。

1.4心源性猝死的诊断要点

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主要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③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④心电图85%为心室颤动;⑤其余为心肌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⑥瞳孔固定,皮肤发绀。

1.5心源性猝死的鉴别诊断

尽管猝死的复苏讲究原则相同,但在抢救的同时还要问清病史,发作时间,发作情况及粗俗的基本原因,以便进一步正确治疗。如心绞痛伴呕吐窒息,发生粗俗,要迅速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异物,保证气道通畅,否则复苏难以成功,再如严重低血钾需要即时补充高浓度钾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呈短暂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如能及时控制出血,克挽救生命,否则即使发生一时成功,如对基本原因为吉阿处理,任可再度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1.6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①瞳孔:复苏有效时,瞳孔由散大开始回缩,,如果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②面色及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若满色变为灰白,就说明复苏无效;③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按压停止,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任然跳动,则说明孩子心跳已经恢复;④神志:复苏有效可以看到患者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⑤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继续人工呼吸辅助。

2讨论

2.1早期预防

心源性猝死应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资料措施,首先应加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知识的宣教普及。

2.2早期启动生存链

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③着重与胸外按压;④快速除颤;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⑥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3体会院前心源性猝死的现场必须争分夺秒,呼救响应间期、呼救反应间期和开始现场抢救时间是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核心问题,也是院前急救医疗质量重点监控的指标。我们认为,急救不能过分依靠专业医疗机构,应广泛普及全社会急救知识,有计划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如果第一目击者抓住“黄金时间”,正确开展CPR,等待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同时在呼救者拨打“120”时调度员初步判断病情并在电话中给予指导CPR,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又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