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106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倪建民

倪建民

(山东曲阜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273100)

【摘要】目的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从106例消化道出血中,出血导致中重度贫血43例,占40.6%,消化性溃疡13例,HP阳性11例,胃十二指肠炎28例,HP阳性11例,溃疡组由消化性溃疡病例组成,炎症组由胃十二指肠炎病例组成,溃疡组与炎症组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组病理改变比炎症组严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导致中重度贫血的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脂肠炎多见,其病理改变以胃窦部炎症为主,HP感染率以消化性溃疡较高。

【关键词】儿科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

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从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的出血,其中以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及胆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在小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除了消化道本身疾病外,也可能是全身出血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出血部位可以是上消化道,也可以是下消化道,出血量悬殊大,可以是一次大量出血,也可以是慢性小量便血。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106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儿,包括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106例消化道出血中,出血导致中重度贫血43例,占40.6%,消化性溃疡13例,HP阳性11例,胃十二指肠炎28例,HP阳性11例。溃疡组由消化性溃疡病例组成,炎症组由胃十二指肠炎病例组成。溃疡组与炎症组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组病理改变比炎症组严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表现

一般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的量与速度,及患儿出血前的全身情况,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便血。呕血与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特有症状,呕血是指呕吐鲜血或咖啡残渣样变性血液。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现黑便或暗红色血液,小肠出血量多,排出速度较快时,血便可呈暗红色、鲜红色或紫红色血块,当小肠出血量小,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呈柏油样大便。结肠和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往往排出较新鲜的血液,上位结肠出血时,血与大便常混杂,乙状结肠和直肠出血时,可有新鲜血液附着于成形的大便表面;血在大便后滴下多见于肛裂、直肠息肉等肛门直肠疾患。急性大量出血时,由于小儿血容量相对较少,故出血后很快产生血容量减少性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时,表现烦躁不安,口渴,脉速,血压下降。由于血蛋白质消化产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易致出血后氮质血症,由于分解产物的吸收,血容量减少,贫血或循环衰竭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出血后发热。其他伴随症状根据原发病不同而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伴剧烈腹痛:多见于绞窄性肠梗阻、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过敏性紫癜或肠套叠等。

伴腹部肿物:见于肠套叠、肠结核、肠肿瘤或肠重复畸形等。

伴发热:常见于急性肠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

腹泻:如急性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

3治疗方案及原则

小儿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进行,病因明确的出血应尽早控制出血纠正休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的出血应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早进一步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予以治疗。

3.1非手术治疗失血量较少或较缓,病儿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失血量较多时应采取紧急措施抢救。

(1)一般疗法:使病儿保持安静,必要时先用镇静剂,循环不良者即刻吸氧,监测病儿神志、面色、血压、脉搏、尿量等,出血量多时,应禁食,查血型及交叉配血。(2)纠正休克:立即给予静脉补液,必要时两根静脉同时进行,扩充血容量,恢复循环及组织灌注是急救的首要任务。先用血容量扩充剂,在血源困难或等待配血的情况下可先用血液代用品,如右旋糖酐每次10~15ml/kg静脉快速滴入,或5%白蛋白,复方林格液等。待血交叉配好后即输入全血补充血容量,儿童血容量一般以80ml/kg计算,失血量<10%血容量时,只需输电解质液补充血容量。失血≥25%时,应尽早输血,预计输血量为80ml/kg×25%=20ml/kg全血。输血时宜分批补充,根据病情随时调整以防扩容过度造成心衰,肺水肿。休克时间较长可伴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低血钠等,应给予5%碳酸氢钠纠酸,复方氯化钠纠正低钠,期间注意监测血生化。(3)胃管的应用:①充分减压:抽出胃液和积血达到有效的减压,可减少胃区的含血量。②止血药灌注:通过胃管注入制酸剂,甲氰咪胍、云南白药、三七粉等止血剂。(4)纤维内镜止血:当镜检发现出血点时,可通过窥镜应用高频电灼止血或局部喷洒药物或采用特殊止血夹钳止血。

3.2手术疗法一般消化道大出血,多数经非手术疗法而达到止血,但也有小部分经各种保守治疗措施的出血不止或短时间内反复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那就需施行手术探查。术前应尽可能争取初步明确出血部位,以决定手术途径及切口选择,对手术方式应作充分估计。

4预后

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性质及就诊时的时机。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预后与这些疾病的分期有关。总的预后较良性病变为差。良性病变中急性大出血,如病因明确,出血定位准确,可采取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成功率也因不同疾病而异。门脉高压单纯断流手术再出血率为90%,分流手术后5年再出血率20%,肝内型约40%,有人报告采用联合手术止血成功率达97.7%。另外许多消化道出血病例术中找不到明确出血原因的约占总数的8%。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部位明确,病变局限时手术切除完整,则止血效果一般较好,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马丽萍,常海强.上消化道出血546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6).

[2]孟庆博;佟钢;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