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松解治疗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微创松解治疗肌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张文君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松解手术法治疗肌腱末端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131名患者按随机数方法随机分为口服镇痛药物对照组、封闭注射对照组和手术微创松解治疗组三个组,进行同期、对照、单盲研究。采用压力疼痛感觉阈(pressurepainthreshold,PPT)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analoguescales)法进行疼痛评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治疗2月后各组病人PPT和VAS评分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2.391,P<0.001);且治疗组PPT均值(3.53±0.81)要高于与对照药物组PPT均值(0.85±0.39)和对照封闭组均值(1.12±0.53)(P<0.001)。治疗组VAS均值(0.05±0.21)要低于与对照药物组均值(3.96±1.59)(P<0.001)和对照封闭组均值(2.76±1.66)(P<0.001)。结论微创松解手术法治疗肌腱末端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创手术;肌腱末端病;疗效评价

肌腱末端病为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等与骨的附着部分发生劳损或退行性病变,出现的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1]。

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差、或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患者[2],外科干预业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广义的外科干预指有创方法,包括针灸法、注射法、小针刀法、开放手术法、皮下关节镜法。本院采用微创松解法治疗肌腱末端病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131名,具有完整的术前和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78名,女53名;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6月~3年,平均1.15年;均有过用药、封闭治疗史。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需要经常治疗,超过3次;或病程超过6月;③病种:肱骨外上髁炎和鹅足腱炎。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病史,不能耐受手术者;②顽固性高血压病、糖尿病控制不良者;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依存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

1.2研究方法

1.2.1病人分组及治疗方法

病人按随机数方法随机分为3组,进行同期、对照、单盲研究:1)盲法,对于统计员,可达到单盲。2)分组情况:一组为口服镇痛药物组(n1=42);二组为封闭注射治疗组(n2=45);三组为手术微创松解组(n3=44)。

(1)微创松解手术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后用手外科骨膜剥离子做肌腱表面、腱周、肌腱内、肌腱止点松解,制动3天后去除包扎,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1.2.2疼痛评定方法

1)直接测量法:使用压力测痛仪,直接测定压力疼痛感觉阈(pressurepainthreshold,PPT)。本研究采用美国BASELINE压痛计(型号12-0301,0~5.5磅LB)。

2)间接测量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法进行疼痛评估。VAS(1~10分法)是反映患者疼痛感觉的可靠指标[2]。

分别随访、记录治疗前和术后2月的PPT和VAS。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检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T/F表示两组检验的t值或方差值,p表示得到的概率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组间疼痛比较

治疗前各组病人PPT和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药物组和对照封闭组PPT、VA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和图1、2。

2.2治疗2月后组间疼痛比较

治疗2月后各组病人PPT和VAS评分比较,三组之间PP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391,P<0.001),任意两组间比较:治疗组PPT均值(3.53±0.81)要高于与对照药物组PPT均值(0.85±0.39)(P<0.001),治疗组PPT均值(3.53±0.81)要高于与对照封闭组均值(1.12±0.53)(P<0.001),对照封闭组PPT均值要高于对照药物组均值(P=0.038)。

三组之间VA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02,P<0.001),任意两组间比较:治疗组VAS均值(0.05±0.21)要低于与对照药物组均值(3.96±1.59)(P<0.001),治疗组VAS均值(0.05±0.21)要低于与对照封闭组均值(2.76±1.66)(P<0.001),对照封闭组VAS均值要低于对照药物组均值(P<0.001)。结果见表2和图2。

注:a为实验组与对照药物组之间比较,P<0.05;b为实验组与对照封闭组之间比较,P<0.05;c为对照药物组与对照封闭组之间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国内外治疗肌腱末端病的方法[3,4]主要有:①去除病因(包括合理的宣教指导、制动休息、矫形器或其它方法固定);②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中药类药物、无菌空气;③手法;④针灸、水针、拔罐;⑤小针刀;⑥口服、外用药物:非甾体类药物、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维生素、钙剂、内服中药、外用膏药、外用理疗贴、外用搽洗液;⑦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法;⑧物理疗法,包括:光疗(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直流电疗法、高(中、低)频电疗法、磁疗、蜡疗、超声波疗法[5]、以及冲击波[13]、药浴;⑨手术松解(开放手术、小切口、皮下内镜);⑩其它方法:自体因子(PRP)局部注射、臭氧治疗。

开放手术松解、关节镜治疗一般不为病人接受。

肌腱末端病的发病机制[6,7,8,9,10,11,12]:损伤后引致肌键、韧带与骨骼止点处炎症发生,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反复的损伤局部老化的组织、新生的组织、炎性产物堆积,阻碍炎症的形成和再生;而且堆积物可能压榨新生的微小血管或局部细小神经,与炎性代谢物一起导致临床出现疼痛症状。难愈合患者,可能恰恰局部缺乏炎症;这可能是抗炎镇痛药物和封闭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

微创松解法做肌腱表面松解、腱周、肌腱内、肌腱止点松解,试图解除微小血管或局部细小神经的压榨,试图去除堆积物,同时这种微创伤和止点骨骼钻孔出血刺激炎症发生,从而促进组织再生、止点组织的修复。

本研究干预前前各组病人PPT和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药物组和对照封闭组PPT、VA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组间均衡性较好,基线数据一定程度上不会对疗效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影响。

治疗2月后各组病人PPT和VAS评分比较,三组之间PPT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PPT均值(3.53±0.81)>对照封闭组均值(1.12±0.53)>对照药物组PPT均值(0.85±0.39)(P<0.001);VAS均值变化情况,治疗组(0.05±0.21)<对照封闭组(2.76±1.66)<对照药物组均值(3.96±1.59)(P<0.001)。就治疗效果而言,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时效更长,中远期效果显著;其次为封闭注射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差、或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肌腱末端病患者,微创松解法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李盛村,鲍捷,等.应力刺激下iNOS/NO在末端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79-80.

[2]ZambitoA,BianchiniD,GattiD,eta1.Interferentialandhorizontaltherapiesinchroniclowbackpain:arandomized。doubleband,clinicalstudy[J].ClinExpRheumatol,2006,24(5):534-539.(

[3]任凯,龚晓明.运动员腱止点末端病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8):754-756.

[4]晋松,冯媛.末端病非手术治疗的中西医研究概况.四川中医,2006,24(12):39-40.

[5]谭冠先.疼痛诊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56.

[6]MilzS,TischerT,BuettnerA,etal.Molecularcompositionandpathologyofenthesesonthemedialandlateralepicondylesofthehumerus:astructuralbasisforepicondylitis.AnnRheumDis,2004,63:1015-1021

[7]BernardF.Morrey.Theelblow.edition2:210-213.

[8]LjungBO,LieberRL,FridenJ.Wristextensormusclepathologyinlateralepicondylitis.JHandSurg[Br],1999,24:177-183

[9]MaffulliN,TestaV,CapassoG,etal.Similarhistopatho-logicalpictureinmaleswithAchillesandpatellartendinopathy.MedSciSportsExerc,2004,36:1470-5

[10]XuYH,MurrellGAC.Thebasicscienceoftendinopatliy.ClinOrthopRelatRes,2008,466:1528-1538.

[11]方小芳,史清钊,周军.末端病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56—1059.

[12]于俊.微创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

[13]冯海清,陈明亮冲击波治疗肌键末端病的疗效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