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从母语教学开始

/ 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从母语教学开始

阿孜姑阿布拉

阿孜姑阿布拉(麦盖提县第一中学新疆麦盖提844600)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虽然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但它仍然是汉语教学,那就必然与母语教学有很多的相通性。近些年来,母语教学从思想到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母语教学究竟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从中吸收哪些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的东西呢?

1.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我们也叫它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常常影响到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我们过去常常提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基础工具,这样一个用于交际的基础工具,不仅是在校期间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走出校门,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但语文还不止于此,因为语文本身无可避免地还带着浓厚的文化因素,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因此,语文又不单纯是工具,还必然涉及到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因素,所以它往往又包含着很强的人文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素质的内涵也是非常广泛的,从基本的字词句篇到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道德修养,高尚情操,健全的人格以至于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都包括其中。第二语言教学虽然应该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但也不应该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2.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人的智力当中的核心部分(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创造能力包括哪些呢?

2.1创新意识,或者叫创新精神。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实际上是创新意识的最低层面的展示;没有那种爱看、爱问、爱尝试的意识,就永远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新精神。

2.2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看问题要新、要活)和创造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概括着世界上的而一切。神话中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而现在的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读,学会运用语言,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这也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方面。

3.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性,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是同一个机床上复制下来的同一个零件。教育就是要充分张扬每个人的个性,使他不断的发展、完善,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同样也肩负着这样的任务。

4.开放意识,广泛吸收和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普遍。不仅本地区、本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往。随着交往的增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道德观念等等,都会发生碰撞,产生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文化已不在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国家的所有,而往往具有全社会的意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该具有高度的开放意识,要能够尊重别人的文化风俗习惯,能够吸收借鉴好的东西,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说,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少数民族的孩子,认识到山外的世界,了解到社会的变化,并接纳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有益的知识和文化。

5.尊重学习方法,强调自学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思考,我们应该为“学习化社会”的人提供什么?是不是将自己懂得的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就行了呢?显然不行。再多的知识也不可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那就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学、去思考,去获取。语文教育要有以知识积累取向转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立足于让学习者学会学习,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归纳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虽然是第二语言教学,要从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出发,但也要抓住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的同时,重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思想和观念,从母语教学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