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的数字“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内经》中的数字“四”

胡继宗张景明(指导老师)

胡继宗张景明(指导老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数字的概念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而我们智慧的祖先正是运用术数、易数,理占来探讨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生成和疾病健康问题。正如《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因此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去重新认识其规律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内经;四;传统文化;中医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26-02

邓铁涛先生告诫后世中医学子“学经典,治临床”,无不强调经典的重要性,中医失去经典的支撑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内经》为首的中医典籍凝聚了先秦文化的精髓,里面有大量对数字的描述,蕴含着丰富着阴阳五行色彩。刘力红在《思考中医》曾经提到天津郊外有个盲医,用葡萄干等常见食物治疗各种疾病,只不过每种病用同种食物的个数不同。医圣张仲景在用枣上也有讲究,譬如用到群阴之数的因心阴不足引起的心动悸脉代结的炙甘草汤大枣三十枚,还有用到群阳之数的当归四逆汤大枣二十五枚,而现在山西民间中医李保柱则更是用术数这种观点去研究《伤寒论》的。数的问题真奥妙。本文以数字“四”为例,研究传统文化对《内经》理论的构建和影响,进一步发挥内经的文化特征。

首先,数字“四”是如何起源的呢?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造出这个字呢?以及造这个字有什么样目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三生的不是四,而是万物?由此可见万物和四之间有着一种默契关系。到底是何种关系呢?《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古人认为地是方的,是用来承载万物,她所承载的形类无非两类:一种是在春夏季节生长的,一种是在秋冬季节生长的。就是说喜欢在阳长时生长的和阴长时生长的。而“四”这个字是方的可以表征地,内里两划中左边一划代表形类中喜阳属阳的部分,而右边一划代表形类中属阴的部分。因此“四”不但可以代表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而且可以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既能天圆地方,又能寒暑往来。

在看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数模式,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并不是简单人为符号模型,而是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河洛符号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内经》以四、九代表收成之数,代表肺脏,西方燥金。为什么是四九呢?看看自然大象,就是说“金”这种凉燥之气在四月已经开始生发,只不过到了九月达到了最盛的时候,也就是旺象。用易经排列的圆图来解释,乾卦紧挨着的姤卦的初六爻在盛夏四月已经开始露出阴收金刹的苗头,到了九月就是阳明燥金当令之月。洛书的戴九履一、二四为肩、左三右七、六八为足的方位顺序,用数字表示即得到洛书九宫数字方位图,从而《灵枢》九宫八风应用取象于“四维”的方法,以后天八卦定方位,斗纲建月及星位相配,把天际分为九宫以应九野,随着“大一”在九宫中有顺序的推移,便组成了代表四方四隅四立二至二分的时空关系的九宫八风图,九宫八风是一种预测疾病的方法。

《内经》中数字“四”的运用相当普遍,作为基本概念的计量词使用,通过对活人或者死者的解剖度量,确定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经脉的相关数值,比如四尺,四寸,四丈,四周等,单纯计量个数的四肢四臧四海四政四塞,作为四诊的望闻问切,说明远端的四极四末四肢,方位的四隅四维四旁四野四塞,以倍数形式出现的四盛四七四八四倍,以序数出现的四支气四椎四夺。这些似乎还好理解。惟四逆之证难以阐述。

“四逆”者,一是说四肢逆冷、手足逆冷;二是说无胃气为“逆”,胃气不能灌溉四肢,谓四逆。因为脾主四肢,不是肾主四肢,所以“四逆”本当归太阴,不归少阴。太阴寒则脾胃无生气,不能灌溉四旁。《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看来人无脾胃之气,不能灌溉四旁,就是“四逆”。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病不能替胃行其津液于四肢,则四肢不用。《内经》曾多处谈及“脾病则四肢不用”,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素问·太阴阳明论》还说:“脾病而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亦说:“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

四肢又称四维、四极,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此四极急而动中。”王冰注:“四极言四末,则四支也。”所以《素问·汤液醪醴论》应用“微动四极”法治疗水肿病。王冰注:“微动四极,令阳气渐以宣行。”张志聪说:“微动四极,运脾气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还说:“四支者,阳也。”《素问·阳明脉解论》说:“四支者,诸阳之本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乳子而病热……手足温则生,寒则死。”脾主四肢,故也有手足寒冷。但手足寒冷,《伤寒论》称为“厥”,而不称为“逆”。那么如何诊断胃气脉呢?《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终始》说:“谷气来也徐而和。”说明有胃气是一种雍容和缓之状的脉象。

无胃气,是胃脘之阳衰亡,无春生夏长之气,可导致四时气逆,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逆四时之气的后果,是导致少阳不生而肝系生病、太阳不长而心系生病、手太阴不收而肺系生病、少阴不藏而肾系生病,四时之气错乱而五脏系统生病,生长化收藏都没有了,那里还有生命呢?所以《中藏经·病有灾怪论》说:“四逆,谓主、客运气,俱不得时也。”故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内经》中还有一处比较隐晦的关于”四’的数字描述,在运气学九卷之中,即燥化四,清化四。大多注家也在这里有意或者无意的回避,运气学说,耗尽白首难以穷究,大多医家视乎被运气的魔变所吞没,陷入鬼魅的推算之中。《内经》里边这样说应该有它的道理,因为运气学说的产生有着她自己物质基础,即日月二十八星宿、七曜对我们所在这个星球的作用,它们的运动是有周期的,因此运气也是有周期的。以至于应响地球风寒暑湿燥火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六十年一个轮回,就是推算在某年某个支气容易发生什么样的病症。风化四,燥化四在传统文化中只能和九宫八风相对应,可能在代表的“四”那个方位出现燥或者凉的变化,而九宫八风也可以和人体部位相对应,和人体相对应的部位也容易受到到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为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天体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环境污染,生存压力,饮食问题等因素也影响人类健康,象司天在泉主运客气也会出现“非其时,有其气”的现象,影响人体健康。即在某气当令之时,出现了非其时的病。这个就需要我们查色按脉观舌辨证,去结合运气学的理论去治疗。

以上就是对《内经》数字四的简单理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刘力红.思考中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李阳波.中医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