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试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朱丽红

朱丽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313)

【摘要】目的:于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分析总结其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2017年3月起到2018年12月毕,于我医院选取晚期肿瘤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为分组原则,可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5.2±2.9)分,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7.8±2.7)分(P<0.05);实施护理前后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升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实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肿瘤;临终关怀;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225-02

临终在临床中主要指生存时间不超过半年的一种生存状态,而这类生存状态在晚期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相关研究指出,针对晚期肿瘤开展临终关怀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属于一种优质护理措施,有效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需求,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挑选晚期肿瘤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临终关怀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起到2018年12月毕,于我医院选取晚期肿瘤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为分组原则,可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人数比例为28:22,年龄介于29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13.7)岁;观察组患者男性与女性人数比例为27:23,年龄介于3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5±13.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比如: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

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应用临终关怀护理,临终关怀护理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促使患者正确认识死亡,且在此期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患者对死亡的态度;(2)整理患者的病情。于治疗停止后,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不同的告知策略,最大可能促使患者能够接受;(3)传授安详而逝的理念。死亡作为人生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而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过多的采取抢救措施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所以传授安详而逝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全方位照顾。对于癌症临终期患者而言,多伴有疼痛、食欲不振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采取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痛苦[1]。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予以比较分析。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实施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2]。

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实施评价,指标主要可分为认知评分和躯体评分,各项指标的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总结分析本文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5.2±2.9)分,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7.8±2.7)分(P<0.05),见表1。

2.2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

实施护理前后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升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实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所示。

3.讨论

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癌症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癌细胞的异常增值不仅导致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远远高于正常人,而且毒性物质的产生还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发热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给患者的机能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发现,癌症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创伤要远远大于肉体上的创伤,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以及遗憾等负面情绪[4]。

就临终观关怀护理而言,该护理措施是一种近几年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服务模式,在癌症临终期患者或其他疾病致死的患者中较常应用。该护理措施主要从心理护理、整理患者的病情、传授安详而逝的理念以及全方位照顾等方面出发,并通过使患者平静的接受死亡、病情详细整理告知方式等方面出发,最大程度的促使患者在平静的状态下离开人世,保留最后的生命尊严[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获知,干预后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5.2±2.9)分,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7.8±2.7)分(P<0.05)。庄亚贤[6]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1.0±4.7)分,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38.1±3.8)分。

综上所述,于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小香,王香,李月霞,等.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34-235.

[2]田春霞,邱雪娟,谢蓉芝.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4):153-154.

[3]潘素群,陆勤,丘爱平.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17):2145-2147.

[4]邵茹,毛义很.晚期高血压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42-143.

[5]曹绍婷,岳珊珊.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护理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212-213.

[6]庄亚贤,闵琦芬.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9):113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