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药治疗8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药治疗82例

扶元敏

扶元敏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镇卫生院465511

【摘要】目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2例,对其行中医药治疗,即将黄芩、乌梅、甘草、延胡索、苦参、白术、白芍、鸡内金、黄芪、石榴皮、炒山楂、蝎子七以及赤石脂(煅)等混合加药水煎,且早晚温服;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口服丽珠肠乐l亿单位,每天2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状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42例病患,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占9.52%。对照组40例病患,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有16例患者复发,占40.00%。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泻型肠易综合症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便、安全,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综合症;中医药治疗;诊断【中图分类号】R4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45-01

腹泻型肠易综合症属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虽有所改善,但在停止用药后疾病极有可能再次复发。它的反复发作与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固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82例,对其中的42例患者采用了中医药治疗,笔者对其临床疗效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26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35.12±12.09)岁。所举82例患者中,腹泻伴有腹痛现象者为22例,无腹痛现象者为60例;腹泻伴有黏液便者为16例,无黏液便者为66例;腹泻伴有失眠者为1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成员42例,对照组成员40例。

1.2治疗方法实验组成员给予中药内服,将黄芩、乌梅、甘草、延胡索、苦参、白术、白芍、鸡内金、黄芪、石榴皮、炒山楂、蝎子七以及赤石脂(煅)等混合加药水煎,早晚温服,每剂煎3次,服用1.5天,1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成员给予口服丽珠肠乐l亿单位,每天2次。

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状况。[1]1.3疗效判定标准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是指患者的腹痛、腹胀以及粘液便症状消失,大便为成型便,每天1次;有效是指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1/2以上;无效是指患者症状无任何变化。[2]1.4数据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实验组42例病患,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占9.52%。对照组40例病患,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随访,有16例患者复发,占40.00%。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来参照表格如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肠易激综合症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较高的发病率与反复发作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疾病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对于此病的病因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可能多与胃肠道动力异常或者内脏感觉的高敏感性有关。但也有学者指出可能与个人情绪、心态有关,个人精神紧张,长期抑郁极有可能导致此病的发作,其诱因有可能是食物过敏或者胃肠道感染[3]等等。此外,如果患者曾有细菌性胃肠炎病史,极易病发此种疾患。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病发后会感觉到辛苦,因为他们明明感觉到腹部的不适与疼痛,但在就诊时有可能查不出疾患。其实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过度紧张、焦虑等引起胃肠动力的异常表现。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应分成这样几个部分来完成,药物治疗、生活治疗与心理治疗应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属常规治疗,患者在治疗医师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在平时的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脂肪过高的食品的摄入,此外,还要放松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4]本组82例患者中,对其中的42例患者给予了中医药治疗,余40例患者给予口服丽珠肠乐治疗,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对腹泻型肠易综合症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便、安全,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1]李红波.辩证施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肠易激综合症76例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44-45.[2]梁海清,王世和,李延青,等.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衡的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2):111-113.[3]郑芝田,黄萃庭,王志均,等.胃肠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611-615.[4]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等.医用中药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