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尘肺患者体检结果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100例尘肺患者体检结果临床分析

刘雷

(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探究我市尘肺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寻找治疗尘肺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一期尘肺患者(实验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检,收集并分析实验室检验数据等。结果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长,尘肺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混合性是尘肺肺功能受损的主要类型,第二位阻塞性,单纯限制性较为少见;实验组CD4、CD4/CD8水平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上幅显著高于对照组,IgM、IgA、IgG、C3水平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4水平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尘肺时,在肺部X线检查意外,可将肺功能、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作为诊断、分期或治疗尘肺的重要参考标准。

[关键词]尘肺;体检结果

尘肺病以肺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及并发多种病症为主,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1]。本文笔者通过对100例尘肺患者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时间长短与肺功能、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一期尘肺患者(实验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均为男性,年龄34至59岁,平均(49.25±8.14)岁,粉尘接触史4至36年,平均(9.35±2.55)年。对照组无粉尘及其他毒物接触史,均为男性,年龄35至58岁,平均(47.86±7.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予研究对象高仟伏X线正位胸片检查,以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2]为诊断标准,胸片由专业医生进行确认。

1.2.2以德国耶格Jaeger-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FEV1/FVC[3]。

1.2.3空腹抽取5mL外周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TB-Ab,以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亚群,计算200个淋巴细胞中CD4、CD8阳性T细胞各占百分比,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M、IgA、C3、C4水平。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试剂盒步骤及要求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分析包括病史、病症、生命体征、肺功能、结核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胸片在内的各项数据。其中,肺功能评价以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中肺功能损伤程度分级标准[4]为准。呼吸功能损伤类型及评定标准以FVC、FEVl、FEV1/FVC水平为准[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尘肺病年龄分布情况

实验组30-39岁、40-49岁、50-59岁分别为14、18、18例;对照组各对应年龄阶段分别为17、38例、45例。由此可见,40-59岁人群为尘肺高发人群。

2.2接尘工龄分布情况

患者接尘工龄为4至35年,平均(9.28±1.20)年。1-9年接尘工龄者6例,10-19年接尘工龄者18例,20-29年接尘工龄者35例,30-39年接尘工龄者41例。由此可见,接尘工龄越长,患病人数越多,病情发展越快。

2.3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对照组正常者46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9.93±11.43)、(86.41±10.64)、(84.70±14.74)、(86.59±12.06)、(83.84±13.50);阻塞性2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3.44±14.45)、(82.97±16.40)、(76.41±17.56)、(82.93±14.27)、(78.90±19.39);限制性2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4.30±17.65)、(78.32±8.48)、(83.70±17.93)、(82.51±14.89)、(81.42±15.80)。实验组正常者47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8.12±12.27)、(84.35±14.0)、(82.25±13.75)、(87.54±16.30)、(84.81±13.46);阻塞性20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1.53±14.68)、(81.26±19.25)、(77.47±14.36)、(81.18±16.87)、(74.66±17.48);限制性7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6.61±15.67)、(76.24±14.74)、(82.96±15.05)、(83.84±12.40)、(83.28±17.48);混合性26例,肺功能数据分别为(85.74±14.84)、(77.56±17.55)、(81.35±14.69)、(67.48±16.84)、(82.18±19.57)。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呼吸功能损伤各类型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实验组CD4、CD4/CD8水平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上幅显著高于对照组,IgM、IgA、IgG、C3水平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4水平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综上所述,在诊断尘肺时,在肺部X线检查意外,可将肺功能、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作为诊断、分期或治疗尘肺的重要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梁文靖;朱玲.粉尘作业者尘肺病分布特征及体检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4):96-97.

[2]刘俊刚;殷志兰.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4):249-250.

[3]梁强清.2008年—2015年武鸣县接尘工人体检与尘肺病检出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82-5183.

[4]周文有;杜艳秋;姚岚.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83-85.

[5]张亚利.62例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4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