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注重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蒲叶

蒲叶(微山县赵庙乡王庄小学山东微山277610)

1.篇章结构——多、活、清

1.1多——多角度看事物,避免思维定势。多角度看事物,指的是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观察描述、思考一个事物或问题。学生作文时,通常会受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的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知道从广泛的生活中选取作文的题材。如写《我的父母》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的是诸如妈妈冒雨为我送伞,我生病时爸爸送我去医院之类的材料。殊不知,父母除了关心自己的孩子外,还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兴趣爱好和业余生活,选择这些材料也同样反映父母的品格和形象。为此,在作文之前,我让学生当回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父母,向他们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已获得的材料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能够反映父母特点的题材来写。这次作文由于引导了学生多角度地去选材,父母的形象在学生们的笔下丰满起来。

1.2活——发散思维,做到思考活跃。发散思考,指的是遇到问题,要善于展开联想,想得越多越好。如一次作文课时,我带了一把尺子,询问学生:“你们能用这样一把普通的尺子为材料,写出不同的文章来吗?”学生一下子愣住了,很多人都在摇头。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路,我让学生欣赏了三篇范文《尺的故事》、《尺断情在》、《友谊的桥梁—尺》,继而又启发学生:“围绕直尺,还可能发生什么故事呢?”有了范文的引导,学生又想出了十几种内容不同,中心各异的题材。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一把尺子能写出这么多篇内容各异的文章。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从而写出了许多选材独特、构思新颖的作文。

1.3清——线索分明,力争条理清晰。线索分明是指说话、描述事物、思考问题、组织材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低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口语基础,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思维条理性的缺乏,说话往往是“电报式”的“半截话”,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我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时,就要求学生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写。如按空间顺描写校园环境——进校门迎面是教学大楼,穿过教学大楼来到了小河边,顺着小河上弯弯曲曲的小桥来到实验大楼,实验大楼后面是操场。有的学生提出按校园的各个方面分类来写,先写校园的景色,再写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最后写同学们活动的情况。根据这种的分类,还拟出了“小河边的情趣”、“图书室里的镜头”、“操场上的风采”这三个言之有序的小标题。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掌握了记叙的顺序,写起文章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而训练了思维的连贯性、条理性。

2.遣词造句——实、美、细

2.1实——叙述事物,做到言之有物。“空洞无物”是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一般来说,描述事物时,说清了事物“什么样”、“怎么样”、“什么时”、“什么时点”、“为什么”、“什么环境”等几个方面,内容就会比较具体。

指导中年级学生写拔河比赛时,虽然学校事先已组织过拔河比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观察中常出现浮光掠影或走马观花的现象,头脑中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把话写具体,教师事先适当地把一些修饰性或关键性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提供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组织,写入文中,这样的文章变显得具体而不空洞。

如运动员的表现:摩拳擦掌、信心百倍、严陈以待、勇猛顽强、汗流满面……。

观众的表现:使劲高喊、攥紧拳头、两眼放光、齐声助威……。

2.2美——巧用修辞,做到语言优美。巧用修辞,是指说话、描述事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排比、似人、夸张、设问、对偶等多种修饰手法,以使语言优美生动。

2.3细——仔细体会,抓住典型特征。

即说话、描述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特征来说。为此,我们在观察时进一步明确要求,运用“典型特征细体会”这一策略,让学生“摸一摸、尝一尝、听一听、闻一闻”等,使习作更加丰富多彩。如观察“春雨”时,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春雨的特征、与风、霜、雪、雾作比较,并用拟人、比喻手法来表达,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充满诗意、令人回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