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周红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周红娟

周红娟

周红娟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优质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社会功能、合理用药、规范饮食、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水平、心率频次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应用护理;观察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不断进步,完善冠心病护理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及整体、全面的优质护理进行比较,现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将结果论著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55~79岁,平均(65.7±8.9)岁。均与WHO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其中心绞痛55例,心肌梗死2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6例。排除认知障碍、心功能<2级、有精神疾病史、急性心肌梗死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2.1主动服务

患者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多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微笑接待,行详细入院介绍,以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感。注意患者情绪的观察,在沟通过程中善于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以提高医护依从性。加强访视工作,患者在静脉输液时,需每隔15~40min巡视一次,就药物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告知。针对病情,嘱患者遵医用药,防止加重肝肾负担,病情许可情况下,药物剂量及种类可适当减少。

1.2.2行为及心理干预

经多项研究证实,冠心病属心身疾病,故需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诊疗的影响[1]。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喜好、性格特征、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安慰性服务。就冠心病基础知识、预防方法、诱发因素、并发症识别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加强健康教育,以增强防范意识,发放宣传教育手册,制定情绪疏导计划,使患者意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不利影响,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应用支持、鼓励性的语言沟通,并就临床成功救治的同类型病例进行介绍,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主动应对治疗。

1.2.3安全服务

临床护理人员需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严格遵循消毒隔离及三查七对制度,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护理后,均需用消毒剂快速擦洗或洗手,以降低交叉感染率。加强早晚间护理,床单位需保持整齐清洁,病房内无杂物,生活可自理者,协助进食、翻身,不可自理者,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以防压疮形成。需重视整体服务意识的提高,不定期的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参加业务方面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护理观念,实行责任制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1.2.4专科护理

做好疼痛部位的评估,观察疼痛反应、持续时间,制定针对性缓解方法,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吸氧、密切心电监护、行静脉通路开放,如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等特殊药物需注意慢滴、避光等注意事项。简化护理文书,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做好冠心病一、二级预防,防范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嗜酒等危险因素。

1.2.5饮食护理

宜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热量、低盐饮食,注意优质蛋白质、钙、钾的补充。强调新鲜果蔬摄入对预防便秘的作用,多食芹菜、薯类、香蕉等粗纤维食物。对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等不良饮食习惯加以纠正[2]。

1.2.6康复教育

住院康复期需做好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指导床上、床下活动,鼓励生活自理,防止肺血栓、静脉血栓形成,促进体力恢复,出院至出院3个月可做医疗体操,以恢复正常活动,制定长期康复计划,并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活动时的心理障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掌握发病后自我管理方法[3]。

1.2.7出院指导

加强系统的宣教工作,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完善电话随访,依据需要可行家庭随访,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3效果评定

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加以评定,综合评价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社会功能等指标,分值越高,提示效果越明显。同时比较心绞痛发作、心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水平、心率频次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在全国展开,以为患者提供更全程、细致、全面的护理为宗旨,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保证护理质量方面意义重大。冠心病为心血管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心理因素在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施优质护理,有十分必要性[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主动服务、行为心理干预、安全服务、专科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教育、出院指导等,结果显示,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娟,刘义兰.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3):16-18.

[2]梁湘琦,庞明,李维,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29):2668-2669.

[3]曹志友,李伟,卢春生,等.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习惯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学院学报,2005,26(2):95-97.

[4]郭艳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