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护理现状及对策

/ 3

家庭病床护理现状及对策

杨萍

杨萍(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西修水332400)

家庭病床作为医院床位的补充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成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这种方便、有效、经济的医疗卫生模式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1]。家庭病床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起点[2],它的模式、内容、对象、管理制度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家庭病床护理的概念

对于家庭病床护理,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概念,在我国不同学术著作中对家庭病床护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林菊英[3]将家庭病床护理解释为对需要连续照顾的病人及其家庭,能在自己居家环境中,得到连续(定期)、综合性、专业性的健康照护服务。也有人称为[4]“家庭健康护理”它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确保家庭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刘腊梅[5]等认为家庭病床护理定义的内涵至少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家庭病床护理的地点是在家中,包括在护理者家中、在被护理人家里,但主要指在被护理者家中提供的护理;其二,护理对象可以是处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包括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可以是长期照顾一个有慢性病或是有残障的人,也可以是间断地或是偶然地照顾一个有急性病的人,还可以是对一个健康的人或是其整个家庭进行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其三,护理是专业人员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如注射、伤口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等,也可以是非专业人员提供的日常生活服务,如洗衣、做饭、购物的服务。

2家庭病床护理的现状

2.1家庭病床护理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慢性病增加,家庭病床护理的潜在需求量很大[1.6.7],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还有肝脏疾病、溃疡病、老年痴呆、关节病变、瘫痪等也需要家庭护理。林毅[7]对华林社区家庭病床进行分析,2007-2008年2年共开设了1124张,患者的平均年龄73.89±13.24岁,服务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曾友燕[8]等对上海市某社区500名老年人调查显示,81.2%的老年人有家庭护理服务需求,老年人最需要的家庭护理服务有: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等。付勤等[9]对深圳市6个社区216名老年人和7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表明84%的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有需求。

2.2家庭病床护理的对象[9,10]

主要服务对象:①无需住院治疗的各种慢性病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病人;②各种疾病的终末期病人,如癌症晚期,各系统疾病的终末期需进行姑息疗法的病人;③神经系统疾病及思维能力有障碍的病人,如老年痴呆,精神病分裂症但病情较稳定的病人;④各种急性疾病、创伤、大手术后病情已稳定,可以出院继续治疗或康复休养者;⑤老、弱、病、残到医院联系就诊困难者,不需要特殊仪器和技术处理的适合在家中治疗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者。

2.3家庭病床护理内容

其服务项目很多,除了为患者行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配药(即指导用药)、置胃管、置尿管、测血糖、生活护理、输液、注射、输氧、换药拆线、膀胱冲洗、灌肠、针灸、拔罐、B超、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等,还对妇幼保健,老年患者护理,进行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11],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唐国宝调查显示临终关怀也是家庭病床护理的一项内容[12]。刘腊梅等[4]认为家庭病床护理主要包括:①为病人提供有关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咨询指导,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或方案;②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使之协助做好护理工作;③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及护理保健知识,增强人群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⑤为慢性病病人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促进恢复,此观点扩大了护理服务的内容,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到保健服务的护理。

2.4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目前家庭病床护理管理制度有:家庭病床建床制度,家庭环境管理制度,护理操作制度,医疗护理文件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家庭分级护理制度[13]。通过这些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密切护患关系,督促基础护理措施落实。

3家庭病床护理的效果评价

3.1是人性化关怀的体现

家庭病床护理在病人家庭中进行,更有利于开展亲情化服务[14],由于环境生活化,符合病人的心理,心情平衡,消除了在医院里的那种戒备和陌生感。既方便了病人,又缓解了医院床位的紧张局面,不耽误疾病的诊治。护理走出医院,服务于家庭,解决了很多病人不便就医的困难,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还减轻了医疗费用和陪护费用的支出,缓解了社区居民的经济压力和医院看护压力,使他们的家人能够愉快地参加工作和学习,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15]。

3.2促进人们对卫生健康的参与意识[2,7]

在家庭病床护理过程中教会家属简单的护理技术,如翻身、叩背、按摩、洗澡、压疮及便秘的防治,以及肢体功能锻炼、智能训练等增进康复的知识。并通过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宣教,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认识到学会自我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从而促进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3密切了护患关系

家庭病床护士与病人多为固定的一对一护理关系,护士深入患者家庭做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密切[16]。在与患者的密切接触中,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有效治疗和护理提供病因依据,并通过语言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由于护患关系的密切,更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学护理和心理教育。患者和家属均可主动提供临床表现、自我感觉、治疗效果等情况、意见和要求,使护理人员工作更加有效、及时。

3.4提高了护士对事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家庭病床护理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和医生“面对面”交流,家庭病床护士成了医疗活动的代表[17]。护士走出医院进入家庭,逐步按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职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解决患者的痛苦,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护士看到了自我价值,满足了自尊,实现了自我,提高了护士对事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2]。

4家庭病床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护理服务内容单一

家庭病床护理服务的内容尽管已涵盖了很多方面,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以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和健康宣教为主,注重医嘱,忽视了对病人的观察和判断,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病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工作[18]。至于社区护理工作内涵中的饮食指导、精神支持、健康咨询和教育、康复训练和指导、临终关怀、用药指导等全方位、立体性、连续性、综合性、及时性的服务,较少顾及。曾友燕等[8]认为家庭病床护理必须与院内护理无缝接轨,积极提供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技术支持,才能满足院外后续治疗与护理的需求。

4.2护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黄艳梅[18]等提出目前的家庭病床护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要制订适应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特点的统一服务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如社区护理出诊制度、家庭病房管理制度等;建立相应的社区护理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把家庭病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指标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使家庭病床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家庭病床护理的实施有章可循,提高护理效果。

4.3缺乏合格的家庭病床护理人才[19]

家庭病床的大部分工作是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具有全科护理知识和技能,须掌握临床医学、护理学及流行病学等知识及方法,了解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并要善于观察分析,具有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达到慎独境界[14],才能做好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目前从事家庭病床护理的人员多数是由院内转岗而来,未经过全科知识培训,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相对缺乏,尤其缺乏家庭访视护理的相关知识,难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刘腊梅[5]等认为应充实家庭病床护理人员并加强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进行与社区护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还应重视家庭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际能力,管理与指导能力及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以培养出一大批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具有一定各专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较强沟通技巧、能独立处理家庭护理工作中各种疑难和突发的事件、使病人及家属信任和满意的护士。

4.4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李惠玲[20]等提出家庭病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生物、物理等方面危险因素及出诊时的安全危险,还有家庭治疗护理中涉及的问题:如用药问题、家庭护理的管理与选择患者方面的问题、护士在患者家中可能触及的隐私问题等。黄艳梅[18]认为从事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描述不准确,字迹不清楚,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吻合,这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因此要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开展家庭护理的法规或规章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护士条例》中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综上所述,开展家庭病床护理是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人群整体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它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点。因此,承担家庭病房护理的护士,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一专多能专职护士,并且应掌握心理学、健康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21]。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家庭病床的规范化管理和资格管理,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潆,王嘉淇,杜宁,等.我国家庭病床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探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5):69-70.

[2]殷爱琴.家庭病床与社区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1039-1040.

[3]林菊英.社区护理[M].第二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3.

[4]马翠荣.家庭护理现状与发展[J].现代护理,2003,(8):649-650.

[5]刘腊梅,周兰姝,吕伟波,等.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现状分析.护理研究,2007,21(8):1982-1984.

[6]单伟颖,李青,张树峰,等.大学生及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家庭护理的认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67-70.

[7]林毅.华林社区中医特色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研究.中国社区医师,2010,13(12):239-封三.

[8]曾友燕,王志红,吕伟波,等.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31-33.

[9]付勤,谢建平,李丹,等.深圳市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供需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2):13-16.

[10]薛文星,许志红,张玲.家庭护理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8):8-10.

[11]崔林萍.浅谈以护理为主导的家庭病床.黑龙江医学,2006,30(1):73-74.

[12]唐国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4):182-183.

[13]邵爱和,陈国伶.家庭护理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5(19):289.

[14]李林林.浅谈家庭病床特点及伦理要求.社区医学杂志,2010,8(9):70-72.

[15]曹爱召.家庭病床的建立与人性化管理.家庭护士,2007,5(11):62-63.

[16]王美花.家庭病床护理的体会.包头医学,2006,30(1):49-50.

[17]任启英.浅谈家庭病房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82-183.

[18]黄艳梅,刘辉.家庭病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调查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09,23(5):1348-1349.

[19]周育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5):13-14.

[20]李惠玲,吴曙粤,覃业宁,等.社区家庭病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广西医学,2008,30(12):1972-1973.

[21]亓翠美,郝秋花.家庭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