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家养老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老年人居家养老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王洪禄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34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应对“银发浪潮”已经成为我国民生问题的重要问题。我国一直以来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我国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居多,也更适和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环境有待完善。如何提高居家养老的居住环境空间的适应性设计,为老人提供合理、舒适的居住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基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特征,对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空间进行适应性设计,提供设计策略。

关键词:居家养老空间设计适应性设计

近年来,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加,受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影响,居家养老成为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养老也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现存的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居住空间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安全、便利、舒适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从老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以现状住宅室内空间为基础,探索居家养老空间适应性设计具有更深的探索意义。

一、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主要有视力、记忆力下降、味觉嗅觉迟钝、动作协调性的降低等。

感知系统和思维系统减弱

在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感知觉特征研究发现表明,老年人各感知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老年退化性变化,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影响对周围环境的信息接收。思维系统减弱变现为老年人脑细胞开始减少,脑组织开始萎缩,神经传导的速度也较年轻时大幅降低,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动作变得缓慢,状态不稳定,运动障碍,反应能力差的行动特征。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较年轻时有很大的变化,在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表现上尤为明显。

肌肉骨骼系统方面,

心理需求

老年人退休后的活动范围缩小,从工作单位转变为家庭,其心理上明显的转

变为自我价值感降低,渴望被认可,心理特征表现为缺乏安全感、适应能力减弱、出现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和空虚感等。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变化,内脏功能的衰退,肌肉的萎缩,一般70岁老人肌肉强度仅相当于30岁时的一半,导致老年人无法承受大幅度的剧烈运动。老年人对新近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学习和理解一项新事物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二、养老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

适应性重点体现在空间方面,即在同等设计条件下,更有效的改变空间布局,使空间达到合理及多样化的利用。

安全性原则:

卫生间的尽量采用明卫,保证卫生间的采光及通风,最好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后期护理有足够的空间。地面应该选用防滑、哑光的地砖,避免老人出现视觉眩晕、滑倒摔伤等危险。便器应该选用坐式,并且应该安置扶手,保证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如厕。

餐厅的地面应该选用防滑地砖,墙壁、通道应设置安全扶手,保证老人用餐和活动的安全。

起居空间提供老人休闲娱乐、交流、接待的场所,也起到连接各个空间的作用,地面以及连接其他空间处,不宜存在高度差。家具布置应该选用圆角的家具。以防伤害到老人。老人除了睡眠在卧室,起居室是老人活动最多的一个空间,考虑到老人会乘坐轮椅在起居室活动,起居室空间中通道式过道应保证轮椅的正常通行,地面材料也最好选用耐磨、防滑材料,能够保证老人的安全性。

2、舒适性原则

老人居住的环境空间的舒适性,要求打造宽敞、无障碍的居住空间,对空间的色彩、美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兼顾老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

达到空间的舒适性,将人体工程学充分运用到空间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在下降,比如身高开始降低、腰围变粗、活动的能力下降,所以老年人使用的床、衣柜、餐桌椅、沙发、茶几、马桶、洗手池等设施,都应比正常的要低一些,以便达到老人使用的舒适性。

由于老年人的视力普遍模糊,家具的颜色应该是温和便于区分的色调,这样不仅使老年人使用起来方便,还能使老人的心情愉悦。由于老人视力的下降,光线的选择上,灯光的原则也应该比较明亮,餐厅和卧室应当偏暖色,能提升老人的的食欲,卧室偏暖色有助于老人的睡眠和休息。

居家养老空间环境的舒适性还体现在无障碍设施的运用方面,无障碍设备的安装,要体现在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例如通道是否方便轮椅通过、地面是否存在高差、必要处是否安置了扶手等等方面,从而保障老年人在居室内无障碍的活动。

三、养老空间适应性设计方法解读

1、户型的选用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睡眠问题。据调查显示,健康老年人的睡眠效率会下降到80%~85%。根据老人特有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睡眠不仅在需要量有所变化,睡眠问题还出现噩梦惊醒、深度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白天打瞌睡次数增加等情况等。那么如果家里有一对老人的情况,应当配置至少两间卧室,两间卧室距离较近最佳。由于老年人起夜频率高,卫生间的位置不宜离卧室过远,易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造成困难以及危险。

2、尺度的设计

根据老年建筑设计规范,连接室内各个空间的过厅和走道,应该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m;户室内对面走道的门与门、门与临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老年人在居住空间活动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槛,地面不宜有高差。

3、朝向的规定

根据建筑规范,居室最合理的朝向为南面,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出现骨质疏松、钙质流失,白天的光照对老人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良好的起居朝向会给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好处。卧室的床最好放置在离窗户较近的位置,同时不宜床头朝向窗户,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也预防老人受风着凉。卧室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光照,窗户的尺寸非常重要,一般老人居住的窗台高度距地面400-500mm,比一般住宅的窗台高度较低,不仅方便了行动不便老人看到户外景色,还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光照。

4、卫生间设计

为了方便通行,卫生间的门最好选用推拉门或者朝外开的门,卫生间的面积也应比普通卫生间的面积大,不但能够保证轮椅的通过,还应为设置安全护栏留出空间。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晚上起夜的频率较多,视力也也逐渐下降,所以卫生间应该设有长明灯或者安装感应灯,避免老人出现磕碰摔倒危险。老人在卫生间的活动主要包括洗漱、方便、淋浴等,活动的幅度较大,在洗手盆、马桶、淋浴以及过道,都应设置扶手,淋浴区安置安全座椅,老人最好选用带有安全座椅的盆浴,保证老人的安全。走道墙面90mm和65mm高处宜设圆杆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坐便器旁应采用L型扶手,距离地面以70mm为宜。

四、结论

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作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适应老人居住的养老空间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对养老空间的要求也提高。为给老人创建一个安度晚年的居所,还应该把空间适应性设计充分应用用在空间设计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老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实现一个适合老人居住的养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研究[M].新疆:新疆农业大学,2012(9).

[2]刘斐,殷正声.基于现代城市特征的老年人居住场所适应性设计研究[J].住宅科技,2014,02:47-50

[3]陈纪凯,姚闻青.新世纪的“银色”人居环境准备——关于改善我国老龄化社会居住形态和居住环境的设想与建议[J].华中建筑,1998,02:15-18

[4]姚平.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69

通讯作者:张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