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凌问非

凌问非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24400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好发于肺癌晚期患者又称肿瘤性胸腔积液,其次是乳腺癌和淋巴癌患者是一种癌症并发症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使患者消瘦、胸闷、呼吸困难、气短等,当积液量过多时会使得肺部受压明显,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多为癌症中晚期,出现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生存期仅为3至12个月。故临床早期通过有效的检查措施可以确诊治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目前我国主要以X线、B超与CT的检查方式对患者做初步检查确诊。本文从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诊断方法;影像学技术;进展;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发病率随着癌症病情进展递增,当积液量过多时会压迫肺部,患者呼吸困难,引起一系列的循环系统疾病及反应,严重危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上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1]。由于癌症性胸腔积液患者存活期仅为3个月至一年左右,故对于早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近几年,我国临床应用X线、B超与CT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做初步检查确诊效果突出,如何更早更好的提高患者初检率、延长患者生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

1X线检查方法

在少量胸腔积液时积液聚集在肋膈角处,肋膈角X线胸像可呈现为肋膈角变平。在中等量的胸腔积液时,站立姿势下X线胸像可见积液超过膈面之上,呈现内侧低且逐渐由内向外升高的趋势形成曲线。曲线的形成是因侧胸壁内的积液高度正好与X线呈切线关系,故积液高度可在X线胸像上显示出来[3]。在大量胸腔积液时,积液曲线的弧形液面超过肺门的上缘部位,X线胸像上会仅在肺尖部见到小部分透亮的肺部组织或见到完全不透亮肺部组织。在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时,膈肌的拱形圆顶会在呼气时候呈现下逆转运动,在吸气时候呈现上移现象。这种膈肌的矛盾运动状态仅在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形成,在肺泡透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右侧下方有肝脏,故不会产生右侧膈肌逆转现象。可临床X线影像只能显示出积液的大面积阴影状态,在积液量≤200ml时,检查结果就易出现误差。在胸腔存在肿块被积液覆盖后常规X线通常无法进行准确的鉴定,易出现误诊发生。患者多数会在患侧出现积液,若发生双侧出现大量积液择提示有肝部转移的可能[4]。

2B超检查方法

可以通过积液的声像特征对积液范围进行判断的方式。无回声暗区标志为癌性早期渗出液或漏出液;暗区显示不纯则表示为肿瘤晚期形成的渗出液;暗区透声较差则表示积液多为脓性积液。沿胸膜内扫查可见大小不等节状回声,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会显示边缘整齐、形态规整的回声团。胸腔积液在B超检查影像中呈现液质性暗区,可同时显示液体平面的宽度、范围、距离体表的深度及胸腔积液的内部结构、液体回声的特征、病变的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另外,在超声影像可弥补X线的不足,可以准确地对积液部位进行判断使得胸液穿刺准确定位,减少了盲目穿刺的危险性。据研究表明[5],超声诊断方法在胸腔积液的判断准确性中为(92%)要显著优于X线胸像(68%)的准确性。

3CT检查方法

该法在临床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依据,因该方法可清晰体现出胸腔液体的存在部位及液体量。恶性胸腔积液大多呈现结节样不规则增厚,可良性胸腔积液多数呈现均匀性增厚,两者存在显著区别[5]。在患者仰卧位时,液体会积聚在胸腔背侧面,可以见到肺部组织被积液压缩的状况,观察出胸液内会产生一定程度差异。CT对胸膜增厚可做出明确判断,因临床报道恶性的特异性变化会呈现出不规则增厚。多见于恶性胸膜内皮瘤与胸膜转移性癌,这也是癌症转移与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提示标志[6]。CT方法还能对胸腔积液的产生及病因有所明确提示如:肺组织肿瘤、胸壁间肿瘤、对患者在接受人工气胸后的CT检查也可做提高肿瘤侵犯胸壁及纵隔内的一种诊断判别,准确性及高。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出4个有助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诊断的CT征象:①环状胸膜增厚;②结节状胸膜增厚;③壁层胸膜增厚>1cm;④纵隔胸膜受侵袭。目前,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鉴别中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CT的影像学灵敏度高达98%,对临床阳性预测与阴性预测可做出准确判断。是鉴别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检测方式,还是胸腔积液病情好转与恶化的诊断方法之一[7]。

4小结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的常见胸部并发症,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造成胸闷、、气短、等,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存活期仅为3至12个月,故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我国临床应用X线、B超与CT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做初步检查确诊效果突出,针对不同状态下恶性胸腔积液各有优势,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凤,张志远,贾永军等.宝石能谱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5):360-362.

[2]房长龙,孙耕耘,尤青海等.RCAS1和CEA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38-940.

[3]邓石雄,刘映云,李尔凡等.SP70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5):746-748.

[4]牟江,何桂梅.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38-1739.

[5]周建荣,刘四君,吕军华等.血清及胸腔积液CEA检测联合细胞染色体分析在老年患者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43):35-36.

[6]张海涛,方申存,张映铭等.VEGF及Angiopoietin-2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834-1836.

[7]杨志仁,谢灿茂.胸腔积液端粒酶和癌胚抗原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