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

张露

湖南省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中心湖南省长沙市410013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乳腺B超鉴别乳腺癌方面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来我院行乳腺B超检查的乳腺肿瘤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67例,对比观察50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资料,并对乳腺B超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B超鉴别诊断本次纳入研究的500例患者中确诊为乳腺癌者28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者267例,确诊率为94.68%,误诊15例,误诊率为5.62%,B超诊断为良性肿块者218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乳腺纤维腺瘤145例,腺癌32例,乳腺囊性增生者27例,乳腺癌14例,乳腺癌诊断确诊率为93.57%,漏诊率为6.42%。结论: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乳腺B超确诊率较高,误诊率与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乳腺B超;乳腺癌;鉴别诊断

乳腺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的首位,具有早期易转移、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体健康[1]。乳腺病在临床诊断中常采用超声,是因为超声检查对于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乳腺癌发生率与病死率均呈逐渐增长趋势,在乳腺癌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早期发现与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B超也因具备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乳腺B检查,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乳腺B超的鉴别诊断能力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乳腺B超检查的乳腺肿瘤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纳入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52.21±3.23)岁,对比观察50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资料,并对乳腺B超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

1.2方法

B超检查方法: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操作人员对患者的双侧乳房依次进行放射状扫查,并对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壁回声、有无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等进行观察测量。同时观察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中肿块内部、周边血流分布、参数情况并准确记录。

2.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50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经乳腺B超诊断结果提示,本次纳入病理中确诊为乳腺癌者282例,经手术或病理诊断证实者267例,15例误诊,确诊率为94.68%,误诊率为5.62%,乳腺B超良恶性鉴别诊断提示,良性肿块患者218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1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腺癌32例,乳腺囊性增生27例,乳腺癌14例,乳腺癌良性诊断确诊率为93.57%,漏诊率为6.42%

3.讨论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脂肪、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共同组成,在乳腺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乳腺癌,乳腺癌女性诊断率占99%,而男性诊断率仅占1%。乳腺并不是人体生命活动维持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乳腺癌细胞已经丧失原有细胞的正常特性,细胞间连接较为松散,易脱落[4]。一旦乳腺癌细胞发生脱落,游离的癌细胞会随着血液、淋巴液传播扩散到全身,发生癌变转移,进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乳腺癌已经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现今社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对于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根据临床实践证实[5],乳腺癌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乳腺高危因素的女性患有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大幅度增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时间过早(小于12岁),绝经期延迟(大于55岁),乳腺良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救治,接受高剂量放射性胸部照射、乳腺非典型增生及长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等,均会使乳腺癌的风险大幅度增加。早期乳腺癌患者缺乏典型的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因此,临床确诊患者多通过体检或者乳腺癌筛查所发现。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开展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良恶性乳腺肿瘤应用乳腺B超进行鉴别诊断时,由于乳腺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病理类型较多,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同一肿块上会出现的病理类型会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乳腺肿块病变时,肿块不具备典型的病理类型特征,误诊与漏诊率较高[6]。我院选取的500例患者中鉴别诊断结果提示,乳腺纤维瘤患者的占比率较高,乳腺纤维瘤是由小乳管、腺泡、结缔组织共同构成。乳腺纤维瘤乳腺B超诊断图像表现:规则的圆形、椭圆形等,部分瘤体呈结节状与分页状,形态轮廓整齐、规范,存在明显的周围组织分界,具有完整的包膜,存在液化、钙化表现。500例患者乳腺B超检查后,诊断结果提示,良性肿瘤218例患者,但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14例为乳腺癌患者。根据结果提示,乳腺B超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目前,我国医院妇科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时,多采用乳腺B超进行定位诊断,然而,在病理诊断中缺乏特征性,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可知,乳腺B超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良性乳腺肿瘤的确诊率为93.57%,恶性乳腺肿瘤确诊率为94.68%,因此,临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应用乳腺B超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早期乳腺癌的肿瘤较小,声像图也不具备典型性,易导致B超诊断时在一定程度上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由于乳腺恶性肿瘤特征缺乏明显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诊断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因此,需采用有效的对应措施,提高临床检出率,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可应用高频探头将获取的图像放大,并对声像图的直接征象加以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肿块边缘细小毛刺,或者边缘是否成分叶状等表现,同时观察肿块是否存在钙化表现,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也需对声像图的直接征象加以观察,并对间接征象加以注意,观察乳腺导管是否存在异常表现,同时掌握患者乳腺区皮肤是否存在颜色改变,广泛性增厚等病变表现。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乳腺B超进行乳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确诊率高,误诊率与漏诊率较低,基于此,在临床初步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因此,为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要求,需逐步将乳腺B超检查加以完善,降低临床鉴别诊断误诊率,提高确诊率,为临床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乳腺癌,乳腺彩超,诊断能力.乳腺彩超鉴别乳腺癌的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5(28):28-29.

[2]彭娟.超声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9(2):123-124.

[3]李玉玲,倪毅.钼靶X线引导钩丝定位联合B超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细微钙化诊断价值[J].交通医学,2015,29(5):539-541.

[4]张莹.高频B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97-198.

[5]武善珍.分叶状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鉴别[J].医学信息,2015(31):328-329.

[6]戴爱丽.B超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