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谈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

全佳萌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难治性疾病,门诊上发现某些颈椎病病人往往伴有颈背肩部肌肉触发点的形成,只用针刺或推拿手法治疗腰痛局部时效果不显著,通过通过对激痛点的浮针扫散与再灌注,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浮针;颈椎病;疼痛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加大,加之长时间伏案工作,使颈椎持续处于屈颈状态,颈椎周围的肌肉得不到放松和适当的锻炼,颈部肌肉劳损、痉挛,产生颈部疼痛,出现颈型颈椎病,又称颈部肌肉型颈椎病[1]。目前比较认可的颈椎病分型方法主要可分为五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以及混合型颈椎病[2]。其中,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也是所有颈椎病中较为前驱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长时间强迫体位工作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极高[3]。我国传统医学中没有“颈椎病”的命名及相关定义,但早已有诸多类似于颈椎病的论述,主要见于“肩颈痛”“痹症”“项强”“眩晕”等多个条目之下。

1.颈椎病病因病机

从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出发,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组织、肌肉缺血缺氧密切相关,而肌肉组织功能失调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完成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姿势、体位平衡及稳定,肌肉随时都要作出适应性的变化,肌肉张力不平衡容易引起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4]。

从中医整体观而言,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有风寒湿邪外侵、慢性劳损、外伤等;内因主要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等。在内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颈项部经脉气血运行受阻,血行不畅,导致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肌肉骨骼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因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灵枢·经脉》言:“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5]

2.浮针的治疗机制

符仲华教授是浮针疗法发明人,该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与发展。符教授结合现代解剖生理学知识,以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又常被称为激痛点)为切入点,应用浮针来治疗软组织疼痛,以及其它一些杂病,尤其是在痛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颈椎病患者在体格检查时,会发现颈项上背部相关肌肉上可触及局部紧张的肌肉块和紧绷带,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有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这些阳性反应点实质为MTrP。MTrP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劳损,引起局部神经肌肉组织过度释放乙酰胆碱,造成局部肌肉自发性收缩,引起受累肌肉张力增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供氧减少,从而释放一系列神经递质,形成局部疼痛。因此纠正MTrP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受损组织的微循环和代谢,能有效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促使颈椎功能恢复。浮针治疗机制在于当运用一次性使用浮针直接挤压、牵拉皮下组织,特别是在扫散时,可导致液晶状态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而具有良好半导体导电性能的疏松结缔组织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离子通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进而促进肌肉等软组织的修复[6]。

3.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

主要临床表现:以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可牵涉肩部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颈夹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常可触查到MTrP。

患肌主要是: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肱桡肌等。

操作方法: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医者将所查到的MTrP标示清楚,先治疗远端的MTrP点,再由远而近依次治疗各点。在距MTrP点下方约5~6cm处,局部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针尖向上,针体与皮肤呈15°~20°角,用进针器将针体送入皮下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层[7],如进针过深至肌层可退针至皮下,水平进针。将针芯退出,再将管座上的突起卡在针座的凹槽内,这时针尖则退至软套管内,患者不会有刺痛的感觉。医者右手拇指和中指捏住针座,以拇指为支点,食指和无名指分别置于中指两侧扶持针座,并左右摆动,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即扫散,每点扫散时间约2min,次数约200次[8],同时医生左手扶持治疗部位周围的关节或肌肉,配合右手做协调运动,使治疗部位的肌肉交替紧张与松弛,也可让患者自己活动肢体,一方面使治疗部位的肌肉完全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使局部缺血缺氧的组织得以血流灌注,从而迅速增加病痛周围的血供,以达到通而不痛的目的[9]。如此方法逐个治疗检查到的MTrP,不同的部位一边扫散一边可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配合治疗,当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需再针刺其他点时,可抽取针芯,胶布固定软管。

5.体会

浮针是传统针灸的发展,但是针体仅刺入皮下,如果操作正确,绝大多数不会出现酸麻胀等感觉,仅透皮瞬间稍有点疼痛,而且使用浮针持针器进针,瞬间即可进入,进一步降低了痛感。所以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安全,无副作用,不会出现滞针、断针等异常情况。浮针疗法可以较迅速地解除肌痉挛,增加患肌组织局部血流量,从而快速镇痛,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来说,较之传统西医疗法牵引电疗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是一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范维娇,杜良杰.颈椎失稳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3):213-216.

[2]赵飞,王宁.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59-60.

[3]林映欣.针灸远端取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1):3206-3208.

[4]韩蓓,黄强民,谭树生,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自发肌电现象和病理组织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6):532-535.

[5]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7.

[6]李桂凤,符仲华.浅谈浮针对疼痛医学发展的启示[J].中国针灸,2014,34(6):591-593.

[7]RichterP,HebgenE.肌肉链与扳机点-手法镇痛的新理念及其应用[M].赵学军,傅志俭,宋文阁,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8-35.

[8]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31.

[9]NelsonAG,KokkonenJ.牵伸解剖指南[M].刘润芝,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