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黄卫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3团医院新疆五家渠831304)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和物理治疗面瘫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5年间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面瘫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和针灸物理治疗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的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的是针灸和物理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针灸和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针灸和物理治疗;面瘫;对照观察;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24-02

面瘫古时称为“口眼歪斜、喎僻”等,西医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西医的病因不详。而中医认为络脉空虚,风邪袭络,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至病,《灵枢·经筋》[1]:“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頬筋有寒,则急引頬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灵枢·经脉》[2]“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唇胗。”《灵枢·经筋》[3]:“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目急不能卒视,”。治疗上主要以针灸为主选取穴位,辅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局部的照射,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进5年期间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面瘫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和针灸物理治疗作为观察对象,分组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5年间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面瘫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和针灸和物理治疗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2±2.3)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7.1±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前三天进行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日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红花注射液(神威药业)20ml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与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口服甲钴胺片(扬子江药业)0.5mg,每日3次,治疗时间15天左右。观察组采用针灸穴位和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鑫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局部照射,每日一次,每次治疗30分钟。穴位选择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手、足少阳经。具体主要穴位:风池,阳白,四白,颧髎,地仓,迎香,頬车,翳风均为患侧,合谷为健侧。随证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内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急性期以轻浅刺为主,恢复期可以透刺,同时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治疗。

1.2.1功能锻炼面瘫患者的功能锻炼主要是对面部肌肉进行功能锻炼,眼轮匝肌的锻炼以闭眼抬眉为主,鼻唇沟的锻炼用抽鼻子的方法,口轮匝肌以咀嚼口香糖和吹口哨进行锻炼,每次锻炼半小时,每日锻炼三次,锻炼的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2.2健康教育患者应尽量避免风寒,外出戴帽子、口罩及墨镜,患者除了必要的功能锻炼之外,还应当每日局部热毛巾外敷二次,每次20分钟。在治疗期间禁止患者看书报、手机及电视,饮食方面,多食高蛋白的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发物;沐浴后头发吹干再外出,适当的运动以不出汗为佳,提高身体的自身抵抗力,为身体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1.2.3心理开导面瘫的病程时间有长有短,有复发的可能,或者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讲述面瘫的知识,同时以恢复效果良好的患者作为榜样,提高其他患者的信心,使其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3评价标准[4]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技术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当P<0.05,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中,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1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中,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14,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2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针灸治疗面瘫是对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进行的治疗,面颊为阳明、少阳经筋所输部位,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络至经气失和,经筋失养,经缓不收,故而致病。针灸通过对阳明、少阳经穴位的补泻刺激,以及局部循经取穴,疏导阳明、少阳经气,共奏疏风散邪活络牵正之功[5],使风邪随经络外出,同时针灸还有清热解毒、养血润燥之功,起到治病的目的。由于面瘫影响美容,所以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进行针灸治疗同时还进行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心理开导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本次观察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心理开导,结果表明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达到了96.67%与对照组的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面瘫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心理开导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梁宜,方剑乔.《灵枢.经筋》《灵枢》筋经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8.49(6)489.

[2]《灵枢.经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44.

[3]梁宜,方剑乔.《灵枢.经筋》《灵枢》筋经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8.49(6)489.

[4]《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第一批(试行版)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2017:105-110.

[5]石学敏,等.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