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保护电力廊道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全过程保护电力廊道浅谈

刘鑫明

浙江省杭州市3114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建设政策处理难度也随之前移。选址选线难、项目落地建设难、站址路径变化大,已成为影响工程正常落地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布局变电站及进出线路径,加强电力廊道保护,成为确保电力项目落地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从电网规划源头合理、有效编入城市规划,选址选线、可研初设与政府动态政策结合,电网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年度专项考核的“捆绑式”政企联合模式,来优化站址路径,保护电力廊道,确保过程可控。

关键词:变电站;线路;电力廊道保护;主要策略

1电力廊道保护的难度

老百姓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但知识结构不完善,误解电力知识,误信很多网络传言,认为电力线路、变电站具有强辐射影响几代人的身体健康,对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声音存在感官与实际值的不对应,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线路廊道及站址影响土地开发利用,对该区域周边配套基础建设、房价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影响“风水”;政策标准低于老百姓期望,往往一旦有大型工程经过,地区补偿标准起伏,导致标准房屋拆迁、通道清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赔偿标准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2电力廊道保护的策略

紧密对接政府,从规划源头将电网规划合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政府政策动态进行滚动修编,做到规划源头有保障;选址选址阶段充分调研,与政府各职能部室、乡镇深入交换意见,做实做细可研及初设,确保敏感点、重点区域方案有效落地;加强政府电网建设年度专项考核力度,在工程前期政府落实具体任务专项负责人。从规划、项目前期、工程前期到工程建设均与政府紧密对接,全程参与保护站址路径廊道,做到项目各阶段充分调研、有据可依、平稳过渡。

2.1电网规划有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预留站址廊道

政府部门协同,提高信息收集准确率。对接规划、国土、乡镇等政府职能部室单位,及时掌握规划需求,及时了解企业引进和土地出让信息;调研分析潜在用户类型及负荷特性,做好负荷预测及配网布局方案。与拆迁办合作,提前掌握政府拆迁工作安排,制定配电网布局方案,纳入政府城中村改造以及交通大会战规划。

“互联网+”模式高效选址选线。遵从“共建共享”、“需求引领”的基本原则,运用政府政务服务网、“移动一张图”等互联网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电网前期选址选线工作新模式。积极运用APP、微信群等互联网类工具,与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政府审批部门保持动态沟通状态,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优势,有力提升了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水平。在“移动一张图”、“奥维”地图查看土地性质、规划内容,方便图选站址路径。利用谷歌、奥维地图等卫星图软件,提前规划勘察路线,可高效快捷地初步制订站址路径踏勘方案。卫星图相较于传统地图、地形图等具有更加直观、更新更及时等优点。

联合政府部门,依法落实节点成果。以政府为主体,从规划收资、规划方案编制、政府评审、政府发布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划项目落地实施等方面,全过程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确保政府、企业“一张网”理念。与乡镇、街道主要规划负责人对接,了解区域发展动向,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实地调研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与规划联合编制规划报告,与发改联合行文上报申请政府组织规划评审,通过政府平台发布电力设施布局规划,规划成果同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发改局、国土局联合制定土地出让附加条款,对新出让地块按照规划预留站址、廊道。

2.2多边敲定选址选线意见,上行发文确认

为避免选址选线意见与建设实施阶段有意见出入,选址选线阶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意见,结合工程综合计划安排,与乡镇、规划、国土等部门涉及分管领导充分沟通对接,积极与管网协会开展对接,确保路径与现有的以及规划的其他管线路径有冲突,组织召开专项协调会,充分讨论站址路径布局及局部敏感区域详细实施方案。出具会议纪要上行发文,抄送政府相关部门。同步跟踪政府最新政策动态,编制详实可研报告。

2.3通过政府沟通平台,严把可研初设关口,提前建设预留廊道

建立长效政府沟通平台。建立与政府长效沟通的“一口对外”沟通协调机制,每月或每周定期与管委会、管网协会、城投交投等投资主体进行双向沟通,加强与各管线单位沟通,避免其他市政管线单位施工导致路径方案受到破坏。要求政府沟通平台各级成员单位设计市政管线路径方案时,需通过相应政府平台征求各管线单位意见,避免成员单位之间出现相互侵占对方管线路径资源。

严把可研、初设关口。根据省市公司年度开工计划安排,利用长效的沟通平台,掌握项目所在地块国土部门土地性质调整动向,规划部门最新项目周边详细控规,管网协会、政府有关指挥部、投资主体在项目附近或交叉区域的建设方案、进度,当地乡镇(街道)政策处理敏感点,为电力廊道做好全程监督保护,细化重点、敏感区域方案,提前制定敏感区域的应对方案,严把可研、初设关口。例如,在富阳某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前期,了解到新建道路绿化带预留电力廊道宽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且附近地下管线交错复杂,经有效沟通,拓展了绿化带宽度,保护了电力廊道,为后续建设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结合政府工程,提前建设预留廊道。为避免政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破坏预留的电力廊道,开展与政府城中村改造、交通大会战指挥部、政府“上改下”等工作对接,将线路的路径保护前置,在相关建设、改造设计中考虑即有的路径建设以及今后电网规划的布局,开展管线的同步建设工作。例如在萧山区政府同意结合风情大道时代大道彩虹快速路建设同步建设电力廊道;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改下工作中,将110千伏市北输变电工程电缆路径予以一并设计,并一并施工;220千伏花木变电缆隧道将在03省道东复线(东瑞四路至陈端路段)等四个关键区段结合道路、地铁项目同步建设等。

2.4成立政府专项领导机构,签订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

成立政府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管网协会、政企沟通办。成立区领导小组,区长或区委书记担任电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每年滚动修订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年初召开电网建设全区会议,继续细化会议工作布置,确保各项电网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成立管网协会、政企沟通办。考虑到地下管线资源的日益紧张,例如富阳在城际铁路、杭黄高铁建设期间,力促区政府以分管副区长为主任的政企沟通办,由各区片城投、交投分管领导担任常务政企沟通办副主任,以月度例会形式协调各管线、道路、城市基础建设在规划、建设期间涉及的空间布局、施工时序等问题。

签订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区政府与相关乡镇签订电网建设责任书,电网建设任务统一由区政府“重点办”按照工程节点计划督办相关责任部门。例如,借助富阳市改区产业结构也随之大调整契机,加大各项电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专项考核权重,由“重点办”月度点评、年度考核,并根据《关于进一步规划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公布工作的通知》(浙跑改办字[2017]3号)有关文件要求,梳理督办政府部门多方协同,确保电网建设任务坚决执行到位。对内,根据省市区“一口对外”协调机制的通知制定专项政策处理工作小组,将各项电网建设任务落实至具体责任人。

参考文献:

[1]刘彦斌,张健,李佳盈.工程建设协调工作属地化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07).

[2]曾晓蓉.电力“廊道”缘何无“廊”可走[J].农电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