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目前EPC总承包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探目前EPC总承包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王霓

潮州市政府项目建设中心521000

摘要:随着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大力推广,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一些主要特征,本文详细分析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一些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解决对策。

关键词:EPC总承包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推广,在政府项目建设中已成为主流承包模式之一,在其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笔者目前参与管理的潮州市绵德幼儿园易址新建工程和潮州市绵德小学易址新建工程(以下简称“绵小”项目和“绵幼”项目)这2个项目则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建设过程中虽给各方责任主体带来一些好处,却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影响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笔者凭借在这2个项目管理过程和对该模式的理解,试图将这些问题小结分析并探索解决的措施。

2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征

“绵小”项目和“绵幼”项目依照合同约定,总承包单位向业主交付EPC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的成果,业主按照约定向其支付工程价款和报酬。就笔者理解的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如下:

2.1以业主功能需求为核心管理要素。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工程的基本功能需求,一般包括使用功能、时间、质量标准等基本,不包括详细的技术规范。各投标单位根据业主的要求,在验证所有有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后,结合自己的人员、设备和经验情况提出初步的方案,通过比较评估,选定中标的EPC总承包单位,并签订合同。

2.2以总承包单位为履约核心。由EPC总承包人自行完成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与施工一体化的策划,并对发包人提供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复核和论证,设计、生产(制造)及生产产品所需物资的采购、调配和EPC项目的试运行管理,直至符合并满足和业主约定的性能标准。

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项目,总承包单位的风险较比施工总承包合同的要大很多,比如业主在招标文件以及其后程序中提供的全部资料和数据信息,总承包人均需要复核。又如EPC总承包单位多由联合体构成,其中任何一个联合体成员或专业分包单位违约,总承包单位均承担连带责任【1】。

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项目业主对工程项目的工作控制是有限的,除了对其工作进度、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一般不干涉总承包单位的工作。对于总承包合同中的联合单位,业主通常只规定基本要求,由总承包商为选择对其而言最经济的实现目标的组合。总承包单位负责寻找如勘察、设计、生产、安装等各不同专业的合作伙伴。EPC模式的承发包关系与传统的承发包关系不同,在签订合同以后的实施阶段角色发生变换,总承包单位处于主动地位【2】。发包人和总承包人在EPC合同中的分工见下表。

EPC项目各阶段责相主体工作分工

3EPC总承包模式的不足

3.1业主对造价难以控制

对于传统承包模式的项目,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贯穿整个工程管理的过程,且关键环节就是设计阶段的控制。而EPC承包模式的设计和施工是联合体,设计和施工单位可能将造价控制在概算范围内的最大值,对于工程细部的材料数量、质量和档次,业主无法控制,造价反而是比传统模式增加。

3.2业主的工程适用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目前我参与管理的项目多为非大型工业项目,基本上无大型专业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因此其适用性多集中在办公、生活条件或环境的舒适和便利程度,其中电梯、空调、卫浴、地板等等的性能和品牌更受关注。而根据有关招投标法律规定,业主不得指定相关设备的品牌。因此有可能发生中标单位故意调低价格、调高主材料价格或采购与招标文件价格不相符合的低端设备等情况,无法满足业主的工程适用性需求【3】。

3.3EPC总承包模式后期施工管理复杂

目前EPC总承包模式切入点是在方案和初步设计尚未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招标,中标后才确定具体方案,人防、规划等报建工作反复调整,造成大量前期工作后推至后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经常需要市政府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多次协调解决,造成前期工作占用大量的工期。另外,由于招标文件约定不够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变更,无法用传统模式下的变更程序办理,将造成日后的纠纷。

3.4EPC总承包单位不够成熟,内部协调能力不强

目前EPC总承包单位中标方多为联合体,并非具备多种资质雄厚实力的企业,联合体单位甚至是各单位尚未合作过的情况下组成,不能达到统筹协同运作的状态。管理人员统筹协同运作管理力不够,经常需要业主充当协调角色,需要业主协调的事项和内容并非如初衷的减少。

4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4.1相关部门完善EPC项目管理过程相关规定和标准支持

目前国家推行EPC承包模式尚属于探索阶段,许多城市如笔者所工作城市尚未出台相关规定和细则,工程管理过程出现许多新问题,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解决,无法体现EPC模式的优越性。国外虽推行EPC模式已久,但法律法规体系不同,无法借鉴。建议有关部门结合行政许可法,制订、出台EPC承包模式的实施细则,合同范本和实施过程的指导意见。

4.2提高对设计的科学、综合管理能力

在EPC总承包模式的影响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管理素质,在方案设计过程加以管理和审核,以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综合性,对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及时找出并解决【4】,避免影响后期的质量、成本和进度。

4.3择优选择管理团队

引进具备一定专业水平、技术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储备的高素质管理单位,使设计和施工在建设过程紧密结合,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才得意发挥,使EPC项目建设过程质量、安全、效率得到较好的保证。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通常需要招投标,在招标时候对投标人的选择要做好相应的能力要求。同时,政府项目建设管理人员也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管理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和作业流程,为EPC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4按实际情况选择承包模式

目前EPC总承包单位中标方多为联合体,对于房屋建筑类涉及较多专业需要协调合作的,建议以设计为主导选择总承包单位,注重强化项目设计的可行性、系统性、合理性。如石油、电力、轻工、地铁等技术强度高、特殊性大的复杂项目则较适合采用EPC承包模式。而涉及投标人人没有足够时间和资料仔细研究、评估和核查业主需求的,或业主要严密监督控制承包商工作、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等情况的则不适用EPC承包模式。由总承包模式延伸的不止有EPC总承包,还有如DM(设计-建造)、CM(施工管理)、BOT(建造-运营-移交)、PMC(项目管理承包)【5】等。承包模式的选择应科学合理,不应盲目的一味套用EPC模式。

5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分析和探索,为使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过程更加高效,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各环节的管理质量,有力优化管理结构,才能使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发挥更好的功效,更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宪海、次仁顿珠、赵启,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之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4.11

[2]陈燚华,有关EPC合同的技术管理,建筑施工,2008

[3]朱缜,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中国经贸,2009

[4]李月华,对EPC模式的探讨分析及在我国推行的建议,建筑监理,2008.7

[5]建造师考试学习资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