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爆裂性骨折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腰椎爆裂性骨折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处理分析

陈俭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比较3种入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10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脊柱前路入路,B组(32例)采用后路入路,C组(30例)采用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等。结果:B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对于A组与C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与C组(P<0.05)。3组术后即刻的Cobb’s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后1年的Cobb’s角明显高于A组和C组,Cobb’s角矫正度丢失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B组的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结论:在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各具优势,前路与前后路联合入路的内固定断裂风险低、术后矫正度丢失少,而后路的创伤更小。

【关键词】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前路;后路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骨折类型,多由高能量损伤(如重物砸伤、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所引发。腰椎爆裂性骨折可破坏腰椎稳定性,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目的在于减轻脊柱压力,恢复脊柱正常高度与序列,维持脊柱稳定性。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手段,该类骨折的内固定术入路方式较多,包括脊柱前路、脊柱后路以及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关于这三种入路方式在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尚存争议[2]。本次研究旨在明确这三种入路方式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外科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经CT、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爆裂性骨折,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7~66岁,平均(44.8±10.6)岁,骨折至就诊时间(2.5±1.7)d;B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3~62岁,平均(45.5±11.4)岁,骨折至就诊时间(2.7±1.5)d;C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4岁,平均(44.1±9.6)岁,骨折至就诊时间(2.1±0.9)d。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采用脊柱前路入路方式。患者取侧卧位,经胸膜后及腹膜后暴露骨折腰椎及相邻2个椎体,从病椎侧方中部行大部分次全切除术,并将其上下椎间盘全部切除进行减压。然后使用前路腰椎固定系统对椎体进行固定,在病椎相邻2个椎体中分别置入螺钉,使用撑开器进行复位,纠正后凸成角畸形,进行钛笼植骨融合,再使用连接棒进行固定,术毕放置引流管。

B组:采用脊柱后路入路方式。患者取俯卧位,将腹部悬空,在C臂机透视下明确病椎位置,并做好标记。在标记处做4个纵切口(长1.5cm),依次切开皮肤各层,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达到关节突。透视引导下,在椎弓根投影外源置入穿刺针,骨质内的进针深度约2cm(针尖不得突破内侧皮质)。侧位透视明确穿刺针平行于终板后继续穿刺,直至达到椎体后缘前方0.5cm左右,然后将内芯拔除,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置入椎弓根钉进行固定。透视下确定固定良好后安装置棒器,使用固定棒对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使用撑开器恢复椎体高度,然后将螺帽拧紧,术毕置管引流。

C组:采用脊柱前后联合入路方式。先按照椎体后路方式完成手术,再调整为右侧卧位,在病椎周围做长10cm左右的横切口,经胸腹膜入路达到并暴露病椎,然后按照脊椎前路手术方法对病椎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以上,测定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Cobb’s角,比较3组术后1年的矫正度丢失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或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2.3内固定断裂发生率

术后1年内,A、B、C三组的内固定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50%(1/40)、18.75%(6/32)、0。B组的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可有效修复脊髓神经功能,解除脊髓受压,预防继发性损伤[3]。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术入路方式较多,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方式在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中均有应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骨块完全融合时间及术后即刻的Cobb’s角比较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有效降低Cobb’s角,三种入路方式的疗效相当。结果还显示B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手术时间最短,C组的手术时间最长。B组术后1年的Cobb’s角最大,矫正度丢失最多,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最高。这一结果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4-5]相符,说明三种入路方式各有优缺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但是由于腰椎后柱的负荷承载能力较弱,所以内固定后难以长时间维持整个脊柱的稳定性,术后较易发生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断裂。脊柱前路在C臂机透视下实施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复位精确的优点,并且负荷承载能力强,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高度,术后内固定断裂风险较低。但是脊柱前路手术的操作更为复杂,对机体的创伤更大,术中出血多[6]。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的减压效果好,复位精确,椎体受力均匀,能够较好地保持椎体高度,术后内固定断裂风险低,但由于其联合了前路与后路手术,所以操作更加复杂,手术时间会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也较大,患者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在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各具优势,前路与前后路联合入路的内固定断裂风险低、术后矫正度丢失少,但创伤大,而后路的创伤小,但术后矫正度丢失多,内固定断裂风险高。

参考文献:

[1]曾忠友,吴鹏,张建乔等.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手术治疗选择[J].中国骨伤,2014,27(2):112-117.

[2]韩鹏.不同入路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12):82-83.

[3]唐炜东.前、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56-60.

[4]杨东军,欧云生,涂平华等.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33(2):218-222.

[5]路磊,陈鹏.腰椎爆裂性骨折腹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内固定技术11例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29(5):838-839.

[6]华永均,王人彦,郭志辉等.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融合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骨伤,2016,19(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