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城市停车管理工作分析——以惠州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等城市停车管理工作分析——以惠州为例

赵楠

惠州市城市交通规划所516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车难问题逐步成为城市综合管理的难题之一。停车场的建设不仅无法跟上激增的机动车保有量,还存在着停车资源分配不均衡、停车引导政策不完善等多种问题。因此,完善停车管理制度和政策,挖掘现状停车场潜力,有序合理建设停车场,引导出行结构改变对改善城市停车状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惠州市区停车管理工作的角度,对中等城市的停车管理工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停车管理;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停车政策

1.停车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依法规范、建管并举的城市停车发展理念。推行单位(社区)内部停车场对外有偿错时开放、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快路内停车位周转率等多项举措,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停车位供给,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违停执法,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和配套法规政策,加快构建与道路容量相协调、规模适宜、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停车系统,初步建成以配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体系,基本实现整体停车供需平衡。

2.工作目标

根据城市实际合理确定停车管理工作的近远期目标,以惠州为例,近期以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为主,适当控制停车需求为辅,逐渐引导居民从机动车出行方式向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转变。中、远期为以停车需求管理为主,增加停车设施供给为辅,逐步形成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模式。

3.停车管理工作主要任务

3.1提升建筑配建停车位的供给总量和利用率

严格执行居住、办公、商业、文体场所、宾馆、餐饮、娱乐设施、医院和教育等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在符合国家规定基础上制定符合地方需求的规范条例,对普通住宅、办公、商业、餐饮、博物馆、图书馆、医院、娱乐设施等配建停车位指标做严格要求和把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标准,基本实现停车位“自给自足”,不对外溢出新的停车问题。

在道路网容量较大、公交服务薄弱的城市外围地区,可适度增加公共类建筑配建停车位的规划供应。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交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小汽车交通从拥堵的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转移,逐渐实现交通需求均衡分布。

协调企事业单位办公大楼配建停车场在工作时段以外对周边居民开放,解决附近居民夜间停车难问题;协调居住小区停车场工作时段对外开放,解决附近商业、企事业单位白天停车难问题。不仅响应了国家最新出台的“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的政策,还可以盘活各类停车资源,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增加停车收入。

3.2保障城市公共停车位的规划供应

不定期修订公共停车场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组织实施。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并制定年度项目建设计划,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组织实施,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停车位供给量的持续增长。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应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并将其纳入方案审批。

充分利用政府储备土地、道路规划红线预留地及其他未建、待建土地,符合有关临时公共停车场建设条件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停车位供给不足。

广场、学校、公园等是公共活动空间,人流较多,停车需求较大,停车问题较为突出。在符合规划要求,并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后,充分利用广场、学校操场、公园、绿地及人防等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既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开发,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又可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3.3加强路内停车位建设和管理,提高车位周转率

在有条件的道路上,施划临时性路内停车位,提供周转率高、便利性强的临时停车服务。强化路内停车位的秩序管理,避免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运行,一是建设路内停车自动计时收费系统,实现自动计时收费,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周转率,避免车辆长期霸占路边停车位;二是加强路内停车管理,对违规停车、影响道路机动车正常行驶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三是增加夜间路内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夜间停车场属于限时停车,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车辆在日间驶离路内车位,不能干扰正常的道路通行。

3.4实施停车需求管理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3.4.1完善停车收费体系,调节停车需求

对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口岸配套停车场,公交枢纽站、路内人工停车位、政府全额或参与投资建设的室内专业停车场和公共(益)性单位配套停车场等统筹制定停车收费标准,实施不同区域、不同类别、路内路外、日夜时段等差别化停车收费,利用价格杠杆平衡停车供需矛盾,控制中心城区、交通拥挤区的交通流量,促使部分居民尽可能地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以达到降低中心城区交通拥挤水平的目的。

3.4.2坚持公交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中等城市目前公交分担率还普遍偏低,与香港、深圳等先进城市70%-80%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在政策和经济上应大力向公共交通倾斜。一是在规划、改建、新建道路时优先考虑公交专用道,给予公交更多的路权;二是加强规划、建设公交中途停靠站点、公交首末站场和公交停保场等公共交通配套设施;三是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打造大容量、快速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四是给予公交更多的财政、税收优惠。提升公交服务水平,鼓励更多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方式,以持续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3.4.3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

通过改造现状道路断面,结合慢行交通特征,在主要居住区、商业区、医院、学校等区域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在慢行交通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试点安宁交通设计,保障交通安全。加大对公共停车场建设的财政支持,除城建转向资金外,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为停车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5加快推广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停车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手机、网站、停车诱导指示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停车场位置、停车泊位剩余数量等信息服务,提高城市停车服务水平,缓解停车者找寻车位带来的道路交通压力;在用地条件不足、停车需求较大的中心城区,推广使用自动化的立体停车楼,鼓励企业利用未建、待建土地和公共开敞空间建设临时机械式停车场,大幅度增加停车位供给。

3.6完善城市停车保障机制。

设立停车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解决停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宜。出台有针对性的停车位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单位的职责、收费要求等多个方面,保障停车经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实现停车规范管理提供强力的法规保障。

完善公共停车场建设激励机制。公共停车场属城市公共设施,应享受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包括供地、资金补助、商业开发、审批简化、规费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杭州、济南、郑州等多个城市都出台了公共停车场建设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以缓解目前停车难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停车管理工作是个多维度的综合性工作,文中提出了一些简要的措施和建议。想要切实发挥停车管理工作的良性作用,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扬政府示范作用、强化宣传力度、对已开展的工作做定期检查评估,统筹推进停车管理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董苏华.论城市停车整体解决方案,大连:2012年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研讨会暨地方停车行业管理交流会.

[2]张雪丹.中等城市停车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