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管理

黎梦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问题,做好防护管理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问题进行探究,对于62名发生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涉及到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结果:从调查显示结果上看,职称低的护理人员为暴露的主要人群,从发生的集中地上看,以普通病房和手术室为主,其次,还涉及到门诊采血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监护病房。而最主要的暴露部位则是手部的针刺伤。其手部包括手指、掌心、腕部,所占比例为88.7%(55/62),其中手指则有51人。在病原体统计中,以HBV最为常见。结论:针对医务人员做好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加强防护措施的使用,建立专业的防护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观念,规范就诊操作行为,能进一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需要重点对待。

关键词: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是存在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其最常见的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性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而医务人员长期处于治疗的一线,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患者的破损皮肤、口鼻、其他黏膜等,而这些也都是血源性病原体的潜在传染性物质,其工作存在高强度、高风险性【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问题进行探究,对于6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涉及到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通过强化个人保护意识,加强病原体的防护观念,规范化操作流程,能够尽可能的保障医护人员的个人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问题进行探究,对于6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涉及到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其中,涉及到护理人员35人、医疗人员25人以及其他人员2人(物业)。医护人员年龄在18-60岁之间,涉及到各个科室,并能够对本次调研表示支持,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回顾。

1.2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院内信息进行调研,通过与各个科室参与实验人员的沟通,了解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基础情况,并按照暴露人员的职称、科室、发生地、暴露位置、暴露缓解、暴露病原体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归纳原因,并提出改善策略。

1.3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在发生情况的问题统计上为计数方案,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调查显示结果上看,职称低的护理人员为暴露的主要人群,在护理人员(35人)中,涉及到护士19人,进修护士5人、实习护士10人,护师1人。在医疗人员(25人)中,涉及到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9人,实习医师1人,进修医师1人。在其他人员中则为2名保洁。

从发生的集中地上看,其最多的为内科(33人)和外科(14人),其次也涉及到手术科和妇产科。在发生地点上,则以普通病房(41人)和手术室(12人)为主,所占比例超过了85%。其次,还涉及到门诊采血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监护病房。

而最主要的暴露部位则是手部的针刺伤。其手部包括手指、掌心、腕部,所占比例为88.7%(55/62),其中手指则有51人。

在病原体统计中,以HBV最为常见。具体而言,乙型肝炎病毒39人、丙型肝炎病毒22人、艾滋病毒1人。

在处理方式上,多数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对于针刺伤人员,其多数有出血,并进行了75%的酒精消毒,对创口明显的进行了包扎。对于锐器损伤的医务人员可分为表皮损伤、真皮损伤和严重割伤,其在挤压、重新、消毒、包扎以及破伤风疫苗的改善下得到控制。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也进行了原因的探究。首先,其需要具有危害的预判意识,能够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在掌握基础预防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日常工作。其次,在防护品上要正确、熟练的操作,不要违规,包括医疗废物的处理上,这些都是发生职业暴露的直接原因【2】。

在改善措施上,要坚持做好职业防护制度的制定,其次,要提供个人防护物品,对频繁的科室、发生地进行相关配置,包括洗手液和洗眼液,并能够开展职业培训。对于前来本院进行实习、进修的人员也要做好基础的情况接受,加强对职业暴露危险环节的学习,降低风险性【3】。而不同科室在日常工作上存在差异,对不同岗位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操作流程上需要分别学习,特别是在进行有创操作的时候要对患者和家属做好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职业暴露。最后,则是正确的放置医疗垃圾。

综上所述,针对医务人员做好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加强防护措施的使用,建立专业的防护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观念,规范就诊操作行为,能进一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需要重点对待。

参考文献

[1]张丽莉,胡春燕.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06):89-91+94.

[2]王华,江灵,黄远帅.住院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检测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0):1176-1178.

[3]王红旗,徐艳,崔铁军.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40-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