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病人实施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急性脑梗死病人实施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研究

谢胜

辰溪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95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3~4.5h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发病后3h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患者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尽快就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促使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患者一般起病较急且发病后的并发症较多,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患者在治疗及时的情况下仍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1]。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是其中较为常见的药物[2]。但根据临床实践数据,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60.85±4.72)岁,其中3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8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60.74±4.92)岁,其中2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7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3~4.5h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3h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为:按照0.9㎎/㎏的标准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其中0.09㎎/㎏的药物采用静脉注射治疗,在1min内注射完成,剩余药物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滴注的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在患者治疗24h后采用CT对其进行头颅检查,确定患者无明显颅内出血情况后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治疗,主要是让患者按照75㎎/d的标准口服氯吡格雷,按照100㎎/㎏的标准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血糖控制、降压处理和调脂药物等,避免基础疾病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1.3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死亡为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NIHSS量表完成,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疗效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因为脑供血突然中断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情况。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其发病后短时间内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并且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仍会存在相关后遗症,对患者治疗后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主要治疗措施,在实施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进入人体后能与纤维蛋白和赖氨酸残基结合,从而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通过活性纤溶酶的作用让网状无活性的纤维蛋白迅速降解,从而溶解患者的血栓,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4]。根据临床实践数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内给予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脑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与缺血缺氧的时间长短存在密切关联,尽早治疗能让血管在关注及时回复,从而提升缺血半暗带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因此尽早用通常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地改善[5]。

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90.0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值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尽早给予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促使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琳.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152+9154.

[2]周静,姚姗.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3):58-59.

[3]李晓慧,魏明阳,鹿梁燕,张建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窗选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4):70-72.

[4]赵立伟,赵艳凤,周丹,宋彧琳,张福鼎,于英霞.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5):92-93.

[5]欧阳取平,李亚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09):98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