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陈志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改革,应始终坚持“先成人才可以成才”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须的、肯定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道德教育有效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热情

在教学生学习浏览网页资源时,我就引导学生阅读祖国发展变化的新闻和观看反映祖国变化的图片,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军事。学生看到有关我国经济、科学、军事等方面取得进步的新闻和图片,内心涌起了无比的自豪。而通过教学生制作有关以祖国、家乡变化为内容的电子报纸(例如教学生制作国庆电子报“我的祖国”)的过程,学生从网络和生活中选取材料,就会在无意中受到爱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当然,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师教育学生进行筛选和过滤,学会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

二、在上课的实践操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一般是两人或三人一台电脑,教师应该把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几个同学轮流操作电脑,各自完成一项任务,不进行电脑操作的同学,也不能闲着,教育学生要留心观看别人操作。实施操作的同学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要向身边的同学请教,身边同学应该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适当布置有难度的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进行作品制作后,进行成果展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小组竞争意识。

三、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

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多彩,自诞生之日至今,就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网络改变了这个时代”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就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的从网络上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心理还没完全成熟,自我判断能力还欠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曾风靡一时的QQ游戏中的偷菜游戏,在我身边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因在网吧玩了通宵的偷菜游戏,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一户人家种的水果成熟了,就上前动手摘了起来,完全不顾行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因为,在这少年的眼里,“偷”是正常的,这个虚拟的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针对由网络造成的各类事件,跟同学们展开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懂得判断网络信息的利弊,过滤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对于黄色的网站、暴力的游戏,我们要学会分析和鉴别,学会筛选信息,从而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集体协作的精神

学生要学会合作,在积极友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是新时代的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必须要讲究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友谊,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某项任务的制作中去,让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讲授完PowerPoint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制作一个反映安居古城新貌的演示文稿,可以有图片、视频等。全班分成五个组,周末完成素材的搜集,并设计好框架;上课时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做完后每组组长放映本组的演示文稿;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为了让自己所在的小组的作品评为最佳,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好主意、好方法层出不穷。比如:负责搜集素材的同学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负责框架设计的同学动员朋友共同设计;负责编辑的同学上网参考网页编排……整个过程,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共同完成任务后的快乐也得到了最大满足。最后各小组均制作出了优秀的作品。

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各个小组。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各兴趣小组集中学习,使每个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学生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讨论和完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并了解自己的重要角色,了解到社会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基础,是学生是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通过日常教学中学生分组,让学生组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思维和竞争观念的培养,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突出的作用。分组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关键。通过比较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异质群体比同质分组更有效。因为不同的出发点之间的同质分组结果,不利于上课时间和教室管理的合理配置,不利于群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异质分组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有利于不同组别间竞争格局的形成,使竞争与合作相兼容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发掘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将外在的道德和他律转化为学生自律,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蔡青,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11).

[2]“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