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养生与老年保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中医养生与老年保健

索冬梅

辽宁省军区锦州二干卫生所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理论实用性强,且内容丰富,其在养生保健方面观点的可操作性较高。因此,可通过中医理论指导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保障机体处于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医养生;老年保健;睡眠质量

前言:

影响老年人机体自然老化速度的因素种类较多,除了人们熟悉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之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也会对其老化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可将中医理论作为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基础指导,通过适宜养生保健方法的应用,提升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1老年中医养生保健

1.1膳食调整

随着老年人机体的不断退化,不合理饮食对其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过饱、饥饿均不利于老年人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而应按照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原则,纠正不恰当的饮食习惯。此外,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够从饮食中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应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范围内,尽量避免辛辣、油腻、高盐及高糖食物的摄入,而将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作为主食,戒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1.2运动调整

对于老年人而言,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作用。传统中医运动方法主要包含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长期坚持上述运动,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达到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为老年人制定中医运动方案时,应结合中医理论的适时运动原则,指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之余,固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运动锻炼。春季、夏季、秋季,可将运动时间设定为清晨,开展太极拳、散步等锻炼;冬季可将运动时间选为温度较高的午后,有规律进行运动。运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过高,导致气喘、咳嗽等问题。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偏好、运动能力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项目,促使老年人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运动锻炼,使得机体在运动中达到最佳状态,间接降低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

1.3情志调整

中医认为,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与生理、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内经》中指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长期的负性情绪状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若老年人本身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

因此,老年人应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保持心情愉悦,以通畅气血,提升机体抵抗力,有效降低预防外邪侵入。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创伤应对方法。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应激能力较差,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时,很容易产生心理创伤。为了避免心理创伤干扰机体健康,可指导老年人正确面对创伤,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②减压方法。老年人应在对压力形成正确认知的基础上,降低对目标的期望,并通过向他人倾诉、外出散步等方式排解压力。

1.4药物调整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与西医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治疗作用的发挥主要建立在各种中药的基础上。事实上,除了具有治疗功效外,中药的合理使用还可以产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能够改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中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人参。作为中药中人尽皆知的补药药材,人参具有安神、固脱生津、大补元气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这种中药材可对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此外,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抗衰老功能。②仙人掌。为了验证仙人掌的作用,人们将老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人掌中的有效成分——仙人掌茎粗多糖可激活大鼠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血清SOD,降低血清中的MDA占比,起到良好的抗衰老、延长寿命作用。③南沙参。这种中药材中的南沙参多糖(PAP)可抑制老龄小鼠体内脂褐素的形成,此外,这种有效成分还可以降低小鼠体内单胺氧化物(MAO)的活性。因此,在养生保健过程中,老年人可按照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用中药方剂、饮片等进行养生,提高生活质量。

1.5适时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的交替变化会对人体的气血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老年人在制定中医养生计划时,应充分加强对四季更替规律的重视,遵从春季、夏季养阳,秋季、冬季养阴的原则提升养生保健的合理性。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在开展运动养生时,应尽量避免清晨、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段出行,防止环境温度过低消耗大量热能,或造成外邪入体,诱发相关疾病。

2老年中医养生保健的效果

孙凤茹[1]则认为,借助中医养生之道分别从饮食、起居以及运动等方面,对老年人进行调养,可有效起到补气养血、调补五脏六腑的功效,间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寿命的延长。

李琳[2]等将12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居民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对中医养生保健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老年居民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低于观察组老年居民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两组老年居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SQ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可有效帮助老年人避免睡眠障碍,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结论: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通过对影响老年人机体老化速度因素的分析可知,自我保健属于一种可控因素。因此,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借助中医理论更新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观念,指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养生保健意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促使老年人能够主动通过中医运动养生、中医情志养生、中医膳食养生等保健方法,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效抵御外邪入侵,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凤茹.浅议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0):114-115.

[2]李琳,张传涛,刘烁等.中医养生保健在老年居民睡眠障碍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06):5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