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原发性肝癌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

杨荣

(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内科临床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内科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早期防治肝癌的意义很大,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做出诊断,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1]。

1病因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可能与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遗传因素及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此外,肝癌高发区的水土和某些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类物质较高,用霉烂咸菜提取浓缩粗亚硝胺喂饲大白鼠可诱发肝癌。

2临床表现

2.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2.3行进型肝大: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2.4肝癌转移症状:肝癌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现[2]。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2.5并发疾病症状:并发症常发生在肝癌晚期,为本病致死原因。常见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结节破裂出血等。

3检查与诊断

3.1检查

3.1.1检测肝癌血清标记物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本法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相对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临床上约30%的肝癌病人AFP为阴性。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阳性率明显提高。

(2)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记物检查:原发肝癌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功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高于正常[3]。

3.1.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是有较好诊断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4]。

(2)CT检查: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

(3)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

(4)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适用于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诊,但又高度怀疑者。

(5)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cm,对<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5]。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必要时才考虑采用。

3.2诊断

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的病人,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大者,应及时做详细检查。如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甚至可检出早期肝癌。

4内科治疗

4.1全身化疗

我国应用斑蟊制剂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也具一定的姑息作用,多数患者治后症状有所减轻。

全身化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肝外转移;肝局部病变无法行手术、局部消融疗法或肝动脉内插管栓塞化疗;门静脉主干癌栓;一般状况KPS>70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正常上限2倍、白蛋白>30g/L、INR<1.4[6]。

4.2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对肝癌的疗效有所提高,虽然尚不是很理想,但近年有病理达完全缓解的报道,例如Leung报道,DDP+5Fu+IFN方案连续4天给药治疗50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有效率26%、中位生存时间8.9个月、13例有效病例中9例变为可手术,并有3例术后病理证实达到完全缓解[7]。

4.3动脉化疗

近20多年来由于介入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动脉内介入治疗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分支。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或TACE加门静脉栓塞(PVE)使有效率大为提高,生存期也有改善,已被临床广泛应用,TACE不但用于晚期无法切除的患者,也用于术后或肝移植后的辅助治疗,或与射频消融等非手术疗法联合应用。

4.4生物靶向治疗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生物靶向治疗已用于肝癌的临床研究。我国自行研制的超短肽新药如酪丝亮肽、尿多酸肽已通过临床Ⅲ期试验证实对肝癌有一定的客观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小结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与低发区相比,其发病年龄较轻且病情进展较快。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酒精性肝硬化等。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改水(饮用深井水代替塘水)、防霉(改吃面粉、大米代替玉米)、和防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8]。同时开展普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后,在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原则,总体疗效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灵华,曾斌.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2):126-128.

[2]曾筱怡,邱金宝,陈林.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J].上海医药,2016,(19):20-23,57.

[3]纪昌林,杨润芝,肖绍树.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1):40-43.

[4]姚洁,王国夫,施夏青,陶剑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6):417.

[5]张春红.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2):1888-1889.

[6]刘淑云,江桂云,刘淑晶,曹洋,陆莹,刘辉.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内科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3):422-423.

[7]张婷婷.原发性肝癌内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08-209.

[8]商红叶.原发性肝癌治疗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5,(3):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