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黄秀珍

黄秀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妇产科;广西南宁530200)

摘要:目的探究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待产孕妇选择常规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待产孕妇选择自由体位进行分娩。最后对两组产妇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选择常规体位分娩的对照组产妇其产程疼痛情况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均高于选择自由体位分娩的观察组产妇。两组新生儿Ararg评分≥8分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情况。对照组产妇下肢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孕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能够减轻分娩疼痛,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能够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所以,自由体位在产科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产程;应用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妇产科中产妇分娩会选择仰卧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仰卧位便于医生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胎儿实际情况。而仰卧位又属于传统分娩体位。但临床研究发现,仰卧位分娩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程长、胎儿宫内外窒息等。选择合理的分娩体位能够减少下腔静脉以及腹主动脉受妊娠子宫的压迫影响,进而促进胎盘循环产生规律宫缩。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倡议产妇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以缓解产妇疼痛,缩短产程,降低难产和剖宫产率。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产妇分别采取常规体位和自由体位,最后对产程、产妇疼痛、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100名产妇都是35岁以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孕龄37-42周足月,且均为单胎、头位,胎心监测正常。孕妇骨盆外测量正常,无母儿并发症。所有孕妇均排除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和巨大儿等情况。

1.2方法

将100名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体重、健康状况和胎儿估计体重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对比研究意义。

对照组50名孕妇采用传统平卧或者侧卧位待宫口开全后进入产房,以常规体位娩出胎儿及胎盘。

观察组50名孕妇采用自由体位,助产士在孕妇分娩前将有关自由体位的相关知识告知孕妇。将不同体位的的方法及特点进行讲解。包括坐位、蹲位、侧卧位、仰卧位、直立位、趴位等。孕妇可以根据自我感觉和具体情况选择或者转换体位。卧位选择平卧、半卧、左半卧、右半卧、抬高足部等体位。站位选择靠墙站立、手扶床尾站立、左右摇摆臀部等。坐位可以坐在床上、坐在椅子上、孕妇分开双腿。蹲位孕妇分开双脚蹲下,手扶着椅子等。趴位需要半跪于床上,双手抱住棉被。待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可以选择半坐卧位,当开始宫缩时产妇采取屈膝屈髋位,屏气用力,待接生时产妇转换为膀胱截石位直到产妇产出胎儿及胎盘。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产后下肢麻木和疼痛情况等指标。本研究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50名对照组孕妇阴道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18例观察组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41例,剖宫产9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率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2.3两组疼痛及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产程中疼痛情况及产后出血量对比,对照组产妇疼痛分值整体高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表3两组疼痛及产后出血量对比

组别例数疼痛(分)产后出血量(ml)

对照组507.22±2.06186.33±60.22

观察组504.21±1.66185.12±60.11

2.4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中,Aparg评分≥8分的产妇对照组有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例。而在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出现3例,观察组出现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远高于观察组2%。两组新生儿均无颅内出血情况。

表4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Aparg评分(≥8分)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

对照组50530

观察组50210

2.5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中,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29人,疼痛率58%,观察组疼痛7例,疼痛率14%。观察组产妇产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后下肢麻木32例,观察组5例。观察组麻木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64%。

表5两组产后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疼痛麻木

对照组502932

观察组5075

3讨论

产妇在分娩时,受产道、胎儿、产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各因素相互协调且指标正常时可以顺利分娩。具有关研究表明,产妇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可以对胎位进行调整,有助于增加产力、缩短产程,进而提升自然分娩率。自由体位应用到产程中,可以由产妇自主选择和调换。自由变换体位能够帮助骨盆形状轻微改变,从而为胎儿提供更大的骨盆空间,加速胎头转动,避免胎头位置异常,因而加快产程。而不断改变体位还能够帮助胎儿在最佳位置娩出,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本研究证明,应用只有体位后缩短了第一、二产程时间,减少了产妇在产程中的疼痛,并同时减少产妇出血量。所以,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允许产妇根据自身舒适度选择和改变体位。自由体位的应用有利于缓解产妇烦躁情绪,增强产妇分娩的自主参与积极性,提升自然分娩率,并提升分娩结局。因此,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增强产妇膈肌、腹肌和肛提肌的收缩力,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疼痛,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所以,自由体位的应用是提高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彭静.自由体位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2).

[2]徐朝霞,岳红,王明喜,周华姣,李渊.自由体位分娩在头位难产待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4).

[3]郭胜斌,江秀敏,刘秀武,瞿海彬,张玲玲.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10).

作者简介

黄秀珍(1985.3-)女,壮族,广西东兰人,本科学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妇产科,研究方向: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