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

王淑芬

王淑芬(大庆市新华电厂子弟小学黑龙江大庆163800)

【摘要】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中永远的话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动之以情,以德促教,让学生在教材中学会怎样做人。和学生们一道学习《弟子规》,让孩子们知道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伟人孝敬长辈的故事,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得到教育。晓之以理,以德促学,让学生在事理中明白“德”重于“识”。严是爱,宽也是爱。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微笑着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尊重学生,舆论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效应。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中永远的话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和家长谈话时,常常听到声声叹息:唉,孩子越来越任性,对父母的话当作耳边风,还时常和父母顶撞。为此我感到非常困惑。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托付给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1.动之以情,以德促教,让学生在教材中学会怎样做人

“千学万学,须学真知;这做那做,要做真人”。可见,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本质、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语文课本就是内容极其丰富的德育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知道“首孝悌”是做人之本,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让孩子们懂得“百善孝为先”。

学习《我自己做》后,我故作神秘地问学生“回家后想做什么?”第二天,学生会悄悄告诉我:“昨晚,我自己洗了袜子,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帮妈妈洗碗,妈妈说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很快乐……。

在学习《鲁本的秘密》一文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次“我和鲁本比孝心”的演讲,孩子们回到家后,纷纷踊跃“表现”,演讲中,每个人都把自己“尝试孝敬”后的喜悦表述出来,有的还表示以后要经常做让父母开心的事。这样,孩子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除此,我还和学生们一道学习《弟子规》,让孩子们知道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伟人孝敬长辈的故事,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得到教育。我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从小父母离异,这给他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平时沉默寡言,却常常有着一种仇恨心理。在和同学相处时也格外不随和,动辄就大打出手,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在一次作文中,他倒出了自己的苦恼,把他和继母之间的一些不愉快述诸笔端。在和他谈心的过程中,我先肯定他作文中所蕴涵的真情实感及流畅的文笔,然后主动背出“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之后告诉他父母之间的事情他现在还无法理解,要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他当时为我对他的理解泪流满面,表示以后要尽力调整心态,做好该做的事情。

2.晓之以理,以德促学,让学生在事理中明白“德”重于“识”

严是爱,宽也是爱。作为教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想,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小学生心理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时期,思想和行为都常常处于不稳定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对学习还是老师、家长,都可能出现一些逆反情绪,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人类感情交流的基本要求,理解是相互的。你理解了他,他才能理解你。教师与学生互相理解了,感情也就沟通了,工作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理解了学生,老师就会更加自觉的热爱自己的学生。对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如果说真诚的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那么理解则是爱的最重要的纽带。

其次,要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尊重自己,殊不知尊重都是互相的。班主任只有先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敬。尤其对后进生,更应尊重其人格,不歧视,不体罚。但愿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把爱学生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和学生谈心、问卷调查(比如:最近你帮助谁做了什么好事?最近在家里和父母耍过几次脾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多少?最近老师做错了几件事?)等形式进行多渠道教育,然后开展“自我批评,理解万岁”讨论会,真正建立人人平等,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从孩子们天真挚诚的表述中,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乐趣和幸福,同时也感觉到了班主任的工作就应该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以爱心去培植爱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学生精神上的导师,是爱的承继者和传递者,而不再是学校工作的传声筒和班级管理中的消防员。紧紧围绕“爱”字去苦心经营,晓之以理,在启迪学生建立“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的道德认识体系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悄然形成,一个盎然向上的班集体悄然诞生。

看着一批批学生由单纯、幼稚变得活泼、有思想,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自己心中感到十分的欣慰。在工作中,我体会到:再先进的理论、再高明的经验,如果缺乏了对学生真诚的爱心,缺少德育这条主线,都将变成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热爱学生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晓之以理,以德为首,应是对学生更深层次上的爱,是一种永久的、根本上的爱。在原则问题上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错误决不迁就。要使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使学生的品德更高尚,性格更坚强。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班级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从而取得丰硕成果。

3.严是爱,宽也是爱

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微笑着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若教师整天板着面孔,一副威严的样子,课堂上冷若冰霜,学生就不愿和老师接触,师生间的心距就会很远;若保持一分平和的心态,始终以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严师,而是笑容可拘地朋友,那么,不管听话还是调皮的学生,无论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一言一行。

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理性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善于以理育人,运用感化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所以,只有理解学生,同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使教师的教诲畅通无阻地润泽学生的心田。

4.尊重学生,舆论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效应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誉。我一直以来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班级男生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二的现状,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使他们按老师的意向投入学习,服从班级的管理。使整个班级朝共同目标努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而学期初制定班规时,特别是有关违纪处罚方面的条款,我尊重学生,让全体同学参与讨论,选择合理的、可行的建议,纳入班级规章制度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自己管理自己,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因而班风有了很大的改观。

“天生我才必有用”,在一个班级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学困生,对于这些学困生,更应尊重他们,以爱感化他们。我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成为班级的“学习包袱”。但他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并且特别擅长体育,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一人夺得了几项第一。抓住这一契机,我及时给他树立形象,并任命他为班级的体育委员,还经常找他谈心,每当他有小小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变了,进步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以真挚的爱打动学生,给他们以亲切和信任,他们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教育功效。

舆论对学生起着一种无形的约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学生处在有着健康舆论的集体环境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顺向走向认同。但班集体的健康舆论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论和思想观念的灌输,培养他们鉴别某种思想与观念正确与否的能力。如利用班会、课前十分钟等时间,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故事、英雄的先进事迹和每天新闻报纸上的实事报道,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其次,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自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发现学生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树立榜样,让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引导。

最后,利用班级文化建设阵地,如板报、班级宣传栏等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使学生沐浴于强烈而又健康的舆论之中。

5.积极进取,博采众长,让教师真正成为智慧化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教师怎样才能树立威信?让学生发自肺腑地欣赏你,崇拜你呢?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你确实有真才实学,学生才会敬重和信任你。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其次,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这样,学生的崇敬之情才会油然而生。

总之,德育成功了,其它教育就会一顺百顺,学生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大,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德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朝气蓬勃、团结进取、拼搏争先的集体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