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PDCA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李开燕

李开燕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PDCA实施前及实施后器械各240例,观察记录实施前后器械消毒合格情况及风险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器械消毒合格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消毒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管理应用于医院供应室工作中,在提高消毒效果、降低风险事件上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消毒;供应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335-02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要向各科室提供无菌用品,其工作质量会对医院感染产生直接的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及器械不断进入临床,不仅提升了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也增加了供应科室的工作压力,对其工作内容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院内消毒供应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应用广泛,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的整个工作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7月在供应中心实施PDCA管理的器材为实验组,以2017年1至12月期间未实施PDCA的器材作为对照组,包括电子胃肠镜、麻醉咽喉镜、硬式腔镜及器械以及呼吸气囊4种器械各60件,共计240件/组。

1.2方法

对照组器械按照供应室常规消毒及灭菌操作过程进行,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的操作及流程进行。

于2018年1月将PDCA循环应用于器械的日常消毒供应管理工作中。执行PDCA后的器材作为实验组,操作如下:

1.2.1计划(Plan)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本院相应管理条例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工作,制定PDCA管理的计划。组建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总结当下供应室的工作现况,以及在日常的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记录汇总,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分析问题如下,不重视安全隐患、欠缺风险管理意识、消毒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化、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针对以上问题,辩证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目标及计划。

1.2.2执行(Do)待回收各临床科室的诊疗器械后,按制定的计划执行清洁消毒管理工作。明确医疗器械的清洗及消毒灭菌质控标准,建立无菌物品管理、监测等方面的细化及量化考核标准。按照既定计划,严格遵循标准及规范进行消毒管理。明确器械回收、清洁、消毒、包装等每道程序的责任人,若出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强化各环节配合,准确记录,便于查验。

1.2.3检查(Check)采用各岗自查及互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切实做好勤检查、勤指导、勤整改,对诊疗器械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估,集中于诊疗器械的消毒、清洗和包装环节。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做好检查,组长每天进行随机抽查,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做好自查及互查工作,每月记录质检结果,并在月例会上梳理结果,寻找不足、总结经验,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动态调整。

1.2.4行动(Action)根据上一循环的实施效果及问题,进行下一次PDCA循环。通过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流程检查结果,整理反馈的信息,并根据计划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存在的问题再带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进行动态解决,使管理效果能够得到持续的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供应室的器械消毒合格率、风险事件等指标。合格标准:在带光源的放大镜(5×)下观察器械的齿、关节、腔隙及沟槽等部位,观察器械表面光洁、无污染。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PDCA前后消毒合格率比较

实验组器械消毒合格率总计98.33%(236/240),对照组消毒合格率为90.42%(217/240),经χ2检验,χ2=14.167,P=0.000,实验组器械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各类器械之间的比较情况见表1。

3.讨论

消毒供应的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关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医院供应中心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器械物品的消毒质量,是保证临床医疗安全、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对于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众多相关工作者及管理者在不断思考创新如何进行更好更严格质量更高的消毒供应工作[2,3]。

PDCA循环是一种先进且应用广泛的质量管理办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环节不断循环上升,不断完善日常工作流程。PDCA注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和高效性,预防再次发生相似时间,即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个人职责范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态改进质量管理的各个过程,使质量管理过程趋于更科学化、高效化[4]。我们参考前人经验[5,6],将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执行了PDCA以后,与之前相比,器械的消毒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此外,锐器伤、记录不及时、湿包等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有效提高器械物品的消毒合格率,还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楠,周微,靳松.消毒供应中心/室医院感染控制重点及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74-7.

[2]高杰.PDCA理论在降低可重复使用器械返洗率中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99-101.

[3]康虹,王庆妍,唐四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126-8.

[4]黄倩,王小琼,林翠柳,等.品管圈对降低供应室器械湿包率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243-5.

[5]邱文莉.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消毒供应管理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4):202-3.

[6]孙敬,陈彦丽,柴海荣,等.质量环循环法对全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的质量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9):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