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的可行性

/ 2

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的可行性

唐海宾黄柳芬刘顺国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省柳州市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在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106例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对照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平衡系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平衡系数较与对参照组提高患者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应用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阻止最大Cobb角增高,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行性

目前临床中并未明确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未明确,此病症为临床青少年中常见脊柱畸形之一。如果患者未及时予以干预治疗,极易导致病情迅速进展发展,进而造成严重畸形,严重者甚至引发心肺功能衰竭。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脊柱侧凸运动疗法在减少患者侧凸角进度、延缓侧弯进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以106例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对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106例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5.23±1.14)岁。对参照组(53例)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5.36±1.11)岁。两组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年龄、性别、侧弯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等缺乏症为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在10~20°之间;②交流、认知功能正常;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年龄在10~18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每周接受康复治疗次数低于2次,配合行为不佳;②因其他病症或先天性疾病引发的脊柱侧凸;③有眩晕病史、手术史;④合并耳鼻喉科、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⑤接受过其他正规系统化治疗。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予以口头宣教,告知患者坚持常规运动锻炼,指导其保持例良好身体姿势等。

实验组患者接受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结合患者病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运动干预计划,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60min,连续干预12周。具体内容包括:⑴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在其呼吸末期通过手法、语言等引导患者在呼吸末侧以凸侧呼气,凹侧吸气。⑵平衡训练:应用核心稳定训练器械等作为辅助器械,指导患者进行平衡训练。⑶康复体操: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选择特定的姿势对特定位置的脊柱侧凸进行练习矫正,如矫正腰椎左侧凸抬起左下肢,矫正胸椎右侧凸抬举左上肢,每一动作做2~3min,连续10~30次。与此同时展开日常生活坐位立位姿势指导、腰背肌抗阻训练、颈肌抗阻训练等。⑷牵伸治疗:在坐位状态下对椎旁肌、脊柱等进行牵引治疗,在悬吊减重状态下指导进行步行训练。

1.3评价标准

⑴生活质量: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调查法(SRS-22)量表[2]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心理健康、活动功能、疼痛以及自我形象4方面,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⑵最大Cobb角:采用Cobb测量法对患者干预前后的Cobb角进行检测[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24.0对分析所有数据指标,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平衡系数等计量资料比较均予以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比较均予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最大Cobb角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更高,最大Cobb角更低,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有研究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可能与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失调、生长不对称、生物力学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为凹侧软组织挛缩,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脊柱侧凸逐渐增加,不仅会对躯干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引发心肺功能衰竭[4]。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可以避免或限制侧凸病情进展,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平衡性[5]。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更高,最大Cobb角更低,进一步提示了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干预中采取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治疗中应用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阻止最大Cobb角增高,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刚,夏磊,罗明,李明君.滑动生长棒技术治疗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05):406-411.

[2]姜洋,冯皓宇.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3):413-415.

[3]徐宏辉,岳煜,宋相建.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40(02):172-175.

[4]妙定坤,张潜龙.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干预在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3):160-162.

[5]罗志强,张海鸿,李宏伟,康学文.胸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椎选择的分析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35):4952-4954+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