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的分析张宇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关于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的分析张宇航

张宇航

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桥梁建筑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交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出行频率的增多,交通拥挤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现象也在不断上升,在此期间最为严重的桥梁问题就是裂缝问题,因而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逐渐将裂缝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主要对桥梁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桥梁施工技术展开有效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裂缝原因;应用分析

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城市交通车辆越来越多,同时人们对于交通情况的要求也趋于严格化,进而导致城市交通建设水平有效上升,然而根据桥梁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桥梁仍然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代表性的就是桥梁裂缝问题,不但会对桥梁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还会进一步威胁到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充分引起相关施工单位的重视。

一、对桥梁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施工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作为桥梁建设的基础,对桥梁建筑是否顺利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部分施工单位为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成本,而选择使用质量明显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材料,进而对桥梁建筑带来了破坏性的伤害。因此在进行桥梁建筑施工时,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材料展开严格的监督管理,有效降低桥梁建筑出现事故的概率,进而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保证。

(二)施工技术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桥梁具体施工之前,会有相应的技术人员针对桥梁实际情况及各方面内容展开全面完善的评估,进而制定出健全的施工方案,而若想达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的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科学技术达不到相应水平,就会导致桥梁工程的资金投入大大增加,阻碍施工进度,从而对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周围环境因素

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周围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土资源、文化及其他因素等。因此在展开具体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桥梁工程的影响。

二、桥梁工程施工的裂缝成因分析

(一)施工现场的地基发生形变

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一旦基础水平方向出现垂直或是位移的现象就会导致其不均匀情况进而发生下沉,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桥梁工程结构出现了应力,在应力不断增大的基础上,会逐渐超过桥梁混凝土的抗拉力,进而致使桥梁裂缝问题的出现。

(二)桥梁结构的温度变化

混凝土作为桥梁建设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因而一旦其发生温度变化就会导致桥梁结构出现裂缝现象,同时在桥梁进行具体施工时,混凝土结构内部会发生强烈的水化热反应,进而在外界环境和混凝土内部产生严重的温度差别时,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施工人员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合理,就会带来强大的温度应力,在其大于抗拉强度时出现裂缝现象。

(三)钢筋锈蚀

通常情况下,如果桥梁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是保护层厚度达不到一个标准时,钢筋就会受到来自桥梁施工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具有酸性气体的侵蚀,进而导致钢筋附近存在的混凝土碱性大大降低,而钢筋的表面层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钢筋锈蚀情况。同时在钢筋发生锈蚀之后的体积在其原来的3-4倍大小,进而非常容易产生应力,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出现开裂情况。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旦出现钢筋锈蚀现象还会导致钢筋的实际承载面积大大减小,实际承载力最大限度降低,从而致使其他结构出现裂缝。

(四)桥梁的实际荷载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建筑在处于运动、静止荷载或是次应力状态下出现的裂缝被称之为荷载裂缝,通常将其主要划分为次应力裂缝和直接裂缝两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在建筑结构上放置任何施工材料、设备等物体、对施工设计不重视、随意更改施工流程及不深入全面了解掌握受力结构等现象,都会导致桥梁裂缝问题的出现。

三、关于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现阶段的桥梁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进行护筒的埋设。由于桥梁结构中的护筒具有保护孔口、定位导向及有效防止出现塌方的功能,因而在进行实际埋设时应最大限度保持其与桩位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mm,并且护筒的主要制作材料应选择6-8mm的钢板,内径超过钻头直径的80mm左右,然后在其上部适当设置2-3个孔洞。同时根据护筒的实际要求可知,在粘性土质中大约需要埋设到1m左右,而在砂土土质中大约需要埋设到1.5m左右。第二,冲击成孔。通常施工人员在展开冲击之前,需要在护筒内部加入适量的水和粘性土,一边冲击一边造浆,进而有效保证黏土具有护壁功能。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在冲击成孔期间出现桩位位移情况,施工人员在冲击时应尽量对准护筒中心位置,保证偏差不大于18mm,继而再进行小范围的密击,保证密击高度合理控制在0.5-0.6m之间。

(二)钢筋焊接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目前的桥梁建筑施工中,钢筋作为主要使用材料,具有同混凝土一同承担桥梁压力和拉力的义务,进而为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而钢筋焊接作为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钢筋在进行焊接施工之前,需要施工人员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相关参数,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焊接,并且施工人员还应对焊接接头进行外观质量和具体性能的测试,在其达到合格标准之后方可进行焊接,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风、防寒及防雨的工作。第二,一般情况下,电弧焊适用于双面焊缝,而在双面焊缝不能进行施焊的情况下,就应采用单面焊缝,并且对双面焊缝的长度要求为不超过4d,单面焊缝的要求为不超过8d。

(三)桥梁工程的墩柱、台身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在对桥梁结构的墩柱、台身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流程;其次,还要不断加强对桥梁墩柱、台身的线形控制力度,合理使用整体模式,避免出现接缝现象,并且在接缝过程中需要加垫海绵条进而紧固密封,在模板安装之后对其标高及其中心进行准确测量;再次,在进行砼浇筑时应采取位移观测方法,对其观测得到的结果详细记录,严格把握桥梁墩柱和台身的竖直度,一旦发现偏差现象立即给予改正。同时在进行分层浇筑时,应严格保证其厚度为25cm一层,而振捣棒通常要深入到5cm以下,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振捣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砼应保持连续性浇筑,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应太长。最后,施工人员在进行支座垫石施工时应一一展开测量放样措施,通常情况下会采用钢模,而在浇筑之后,也要进行一一的反复审核,进而对桥梁标高严格控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立即返工,避免对桥梁建筑质量带来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桥梁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裂缝现象,对经济发展和人们人身安全都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具体施工时,应提高自身对裂缝问题的重视,严格把握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进而针对裂缝可能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为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阳.浅析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8):27.

[2]冯良勇.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5(4):89-89,91.

[3]李耀生.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11):118-120.

[4]胡磊.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5):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