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穴位贴敷

刘翠玉

刘翠玉(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中图分类号】R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79-02

【摘要】穴位贴敷是针灸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开展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对于穴位贴敷技术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穴位贴敷机理、作用特点、取穴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疗效。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贴敷疗法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穴位贴敷疗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隋唐、汉朝、宋朝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和利用,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穴位敖贴疗法的作用机理、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宝贵经验,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穴位敷贴疗法在五十年代,基本上仍局限于民间。七十年代,穴位敷贴疗法被正式列为针灸诸多疗法中的一种,在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九十年代以后,穴位疗法真正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但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真正发展的时间尚不长,尽管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需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穴位贴敷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药物透皮吸收后的药效作用、敷贴穴位刺激作用。

作用特点

(一)疗效明显,适用人群及临床范围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作用直接,疗效较快,适应于大多数人群,适应症遍及临床各科。

(二)治疗安全,无创无痛

穴位贴敷疗法是体外治疗法,不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无毒副作用,无损伤脾胃之弊,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对症处理。

(三)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且用药量很少,取材方便,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使用方法简单,容易借鉴和引用。

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1)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一寸来定穴。

(2)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一寸来定穴。

(3)横指同身寸:又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来定穴。

几种常用敷贴药方及取穴

1、止咳:丁香粉肉桂粉细辛粉

取穴:尺泽孔最天突

2、皮肤过敏:苍耳子粉白芷粉葛根粉何首乌粉

取穴:双侧风市血海

3、感冒:麻黄粉、细辛粉、白芷粉、苍耳子粉、桂枝粉、葛根粉

取穴:大椎、风门、孔最、足三里

4、调脾胃:肉桂粉、丁香粉、吴茱萸粉

取穴:气海、关员、中脘、下脘

5、湿疹:三七粉、白芷粉、葛根粉、生首乌粉

取穴:双侧血海、双侧阴陵泉、双侧曲池

6、改善脑供血:三七粉、葛根粉、丹参粉、生首乌粉

取穴:大椎、大抒、太冲(手脚麻木:天鼎、天牑、风门)

7、肩周炎:炙川乌粉、三七粉、细辛粉、肉桂粉

取穴:大椎、天牑(左右)、肩井(左右)、侠白(左右)

8、腰椎病:白附片粉、肉桂粉、三七粉、麻黄粉

取穴:命门、腰阳关、关元、委中

9、痔疮:生首乌粉、三七粉、葛根粉、白芷粉

取穴:左二白、天泽、右合谷、双侧承山

以上药物均取2克,选用以下方法调试:

白醋:吸收快、好;凡士林:抗过敏;蜂蜜:凝连性较好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

2、穴位贴敷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适宜人群和病种、贴敷药物、选穴等都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无专业的医学知识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3、穴位贴敷前的清洁准备、选穴定位、治疗期间的饮食、药物的储存、用药时间等都需精心准备。

4、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皮肤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等现象属不良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