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策略研究

赵磊

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70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彰显着社会的独有特色,同时也能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竞争能力,从而决定了我们国家在国内外的地位。所以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策略研究一直是我们国家重点关注的事情。对此,本文将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经验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提出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策略,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经营;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不置可否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化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所以,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经营策略的研究在当下就显得很重要。

1.当下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现象

一个城市的交通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有莫大的联系,城市交通代表着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总数逐年增加,早晚道路高峰期就会出现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居民的出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还不是很健全。在国外,交通拥堵现象较少,因为国外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有足以满足通过的汽车及行人的地下交通枢纽,以避免由于地上交通压力大造成的交通拥堵。所以,我国的道路建设和国外的相比还有一段的距离,应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考虑的一部分。

1.2建设缺少针对性、目的性

对于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普遍的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实用、缺少目的性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起步的比较晚,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落后很多,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方面体制系统还很不健全,所以导致这些基础设施的事前评估不到位,从而造成了浪费,影响基础设施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价值。

1.3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

由于我国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比较晚,以至于对于项目资金预算和规划方面都考虑的很不全面,所以造成了投资浪费,对于资金的规划不到位以至于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因为资金缺失难以进行下去,所以只能等待新的资金流的注入才能继续进行,若通过政府来解决资金问题时也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这一系列的原因大大的延长了工期,交付时间也就晚于预期的时间,大大的增加了时间成本,同时,社会群众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份子,对于基础设施的完成效果同样充满着期待,但是,对于经常出现完工一半就无法继续的项目,会大大的打击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也会降低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

2.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策略

2.1规划管理

受到基础设施的外在影响作用,从而使得城市的空间和内在环境会由此产生负面和正面效应。并且,基础设备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实行空间引导的方法之一,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规划、管理,方可达成实际目的。若是空间规划同该城市的基础设施计划脱节,那么就极有可能使得供应与需求之间不匹配,使得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益无法跟上城市的进步步伐。所以,促使规划与管理的互相配合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例如,在北美地区,就曾经在此方面度过了一段探索期,最终制定了“生长管理”这一规划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基础设备建立同空间发展之间的良好配合。

在开展新的开发活动之时,因为新开发项目所产生的新添基础设备需求会导致此开发项目附近的一些基础设施甚至是整体网络的服务水平降低。在1920年左右,美国的商务部通过发布《城市规划和区划的标准法》来对开发的地区以及类别加以限制,其地方政府也对基础设施修建的区域进行了划定,对于那些基础设施修建不够完善的地方,不再批准其开发权限,也就是实行“成长限制”策略。直到1940年左右,因为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使得开发项目的数量急速减少,上述规定已经不再能够有效的吸引投资,转变成有政府来负责延长建设基础设施,开发者自行负责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样的措施又无形中使得无序开发增加。直至1960年左右,在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开始尝试由开发者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准备工作,而政府则负责组织和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在1980年左右,又转变成可以在适合进行基础设备修建的地方,授予开发许可权限。相较于以前的“成长限制”,这一策略被称为“成长管理”,即对于不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要严格制止,在适合建设基础设施的地方,则提供大力支持。“成长管理”策略是通过交通影响评价以及征收交通建设费来配合施行,最终发展成当代城市的空间发展策略。

2.2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

因为公共投资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修建而言占有关键地位,并且通常是由公共部门管理,而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效益具有外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础设施修建和管理同投资和收益之间没有之间的联系,公共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所以,世界银行在1994年度的报告中表示,以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收益较差的原因是体制存在问题,在运营上没有竞争对手,企业的财务自主权和经营自主权缺乏,且存在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等。上述此类缺少激励机制的运营体制使得浪费与效率低下,且进一步对经济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吸引投资能力带来了影响。所以,对此,世界银行在1994年的报告中提出使用立法管理制约、增加外部竞争、实行商业化经营等方式来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在经营方面提出签订合同、颁布合理的价格制度以及公司化这三项措施。

2.3融资

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在发展中国家,大约有十分之九的基础设置建设资金是通过政府税收中调拨以及借款融资所得,而来自私人企业的投资只占了7%的比例,这导致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建设的需求。并且,政府的融资是存在限制的,尤其是在土地赠与以及财政担保这两方面,都可能会出现货币风险,从而使得土地的供需关系失调。所以,应当提升项目融资技术,创建基础设施项目同国内外金融媒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利用资本市场所得资金,才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的最佳措施。

结束语:

根据国内外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经营策略,我国能从中汲取很多有利的经验,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经营前要保证资金的充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寻求社会的帮助,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要积极听取民众建议做到规划细致全面。同时对于当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积极的改正,建设要有针对性,避免拉长建设周期,同时提高基础建设效率,对于当下已有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积极解决,不能让已有问题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做到以上全部内容,才能更好的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进行经营,以此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推动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泊芦.供热企业PPP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以XT热力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17.

[2]齐娜娜.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梁晴雪.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6.

[4]叶越.BT模式下基础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6.

[5]李贺.BT项目发起人在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