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格障碍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浅谈人格障碍的护理

刘淑欣

刘淑欣(大庆市第三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12-01

【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护理。方法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人格障碍护理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格异常等。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个体形成了特有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存在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该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并已具有临床意义,常自感精神痛苦。患者虽然无认知功能缺损,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仅少数患者成年后可能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1.影响因素

1.1社会因素

1.1.1随着社会变迁,价值观念的改变,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盲目追求“高消费”、“性解放”等,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不顾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进行盗窃、乱淫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1.1.2沉重的学习负担,长期紧张、单调的生活,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学业失败、情绪沮丧、意志消沉,也影响心身发育和形成的健全人格。有时患儿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达到目的时,挺而走险,采取暴力行为导致犯罪;

1.1.3教育是发展智能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手段。过早失去学习机会必然影响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约束能力,追求效仿不良刊物和媒体的暴力或色情场面,会导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1.2家庭因素

1.2.1父母角色不良,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

1.2.2亲子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子女多自卑、退缩,和适应社会能力差。

1.2.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和迁就,或过分严格、虐待,或粗暴。

1.2.4家庭成员道德水平低,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如酗酒、性犯罪等。

1.3生物学因素

1.3.1遗传因素:反社会行为倾向可能与遗传有关。

1.3.2体素质:在违法少年中,素质类型大致有:

1.3.2.1好交际、渴望刺激、冒险和情感易冲动的外向型个性特点。

1.3.2.2神经质、焦虑、不安、担忧、易激惹等情绪反应。

1.3.2.3孤僻、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倾向。

1.3.3智能因素:智能落后者的分析、判断、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均低,容易出现兴奋和情绪不稳,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可以发生离家、逃学、纵火等行为,并容易受人教唆而犯罪。

2.护理诊断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偏执观念、自卑、焦虑、抑郁、日常生活功能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社会功能障碍、应对功能障碍。

3.护理目标

3.1住院期内不伤害他人或自己。

3.2能对自己的个性缺陷所在有所认识。

3.3能根据实际情况延迟个人需要,遵守医院病房的规则,以适当方式和他人交流。

4.护理措施

4.1安全和生活护理

4.1.1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避免各种激惹因素,有利安定患者的情绪。

4.1.2鼓励、陪伴患者参加作业劳动、文艺、体育等群体活动,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未被遗弃,与他人受到同等尊重,并通过集体活动感染和学习到他人的良好行为。

4.2心理护理

4.2.1对患者表示尊重、关怀,主动接触患者,了解其心声,理解其感受,满足其合理需求,以取得信赖。

4.2.2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适时地以诚恳的态度明确地告知患者,不能接纳其反社会行为,与患者讨论、分析不良行为对人对己的危害性,并鼓励其改进。

4.2.3要求患者尊重他人的人格和人权,对个人需要不能只考虑自我满足,避免由此引发的不适当的人际交往和不良行为,必须学会凡事要为别人着想,逐步做到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满足个人的欲望。

4.2.4行为治疗时,要注意了解患者的特长和优点,创造条件让其表现个人的合理行为。当理想的行为出现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逐步学会适当的人际交往和培养正向情感。

4.2.5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信心,努力纠正自身的个性缺陷。

4.3特殊护理

4.3.1与患者讨论、制定行为限制的条例,并告知违规的后果,以增强其自控能力,防止发生冲动行为。

4.3.2指导患者在焦虑、愤怒时,以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恶劣情绪。

4.3.3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先兆时,应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出现在患者周围,以便展示力量,暗示患者要克制自己的行为。

4.3.4当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时,要及时用坚定的语调、简明的言语劝说患者,必要时可适当约束和隔离;按医嘱予以镇静药物;向患者讲解目前所做处理的必要性;针对暴力行为,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一致和坚决的态度,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德森.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3期.

[2]吴积函,李玉凤,徐俊冕.人格障碍93例临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