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物理学习的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兴趣:物理学习的动力

刘霞

四川省渠县教育物资技术装备所刘霞

【中图分类号】G2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88-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迅速、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思考和探索。

一、融洽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爱其业”这是古往今来授业者的诀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情欢快、奔放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也充满激情,精神振奋。教师在提问时要耐心细致,加以点拨引导,肯定其长处,补充其不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讨论时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倾注关怀和爱护。教师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满腔热情的教学态度,给师生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这样教师的传道解惑就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愿意听,上课情绪热烈,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并掌握所学知识。

二、感悟物理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的重要价值。这一点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最好在每一堂课的开始都提一两个问题,然后应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它。最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利用本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解释生活中的那些物理现象。比如:在压强一节,就可以问同学“为什么家用的菜刀要磨得很锋利呢?”“为什么坐在沙发上比在木凳上舒服呢?”“为什么盖房子要打个较大的地基呢?”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现象与压强有关。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到压强反映的是压力的作用,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并让学生通过交流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也是运用了该物理知识的,然后把它说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竞争意识,并能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实例使学生领悟到物理的实用价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从生活中认识属于物理学范畴的现象,并能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同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心理,增加对物理的亲近感,体会物理是那么的有实用价值。当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时,兴趣也就容易培养起来了。

三、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初中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让学生观察“冷水烧开水”“纸片托水”“纸人跳舞”“硬币再现”,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但不加速下落,还紧紧地吸在漏斗内壁等实验,引起学生强烈的视觉与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险”。惊险的镜头,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例如:讲解动能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惊险的镜头,用泡沫塑料做一块“砖”教师向讲台上一放,“咚”的一声,有意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砖,然后随手把上面的一块(泡沫塑料)抛向学生,学生一片惊慌,却安然无恙,一场虚惊。然后让学生讨论总结。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同时这样形成的概念也永不遗忘,永远留在脑海中。

“奇”。在教学压力与压强时,利用塑料袋(稍厚一点)装满水,扎紧袋口。先放在钉有许多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塑料袋有没有扎破;再拿下放在只有一个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塑料袋有没有扎破。结果第二次塑料袋被扎破。再如:在教学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时,我将一细铜丝放在磁场中,通电后,细铜丝打着火花从磁场的一端滚动到另一端;改变电流的方向或者磁体的南北极时,细铜丝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这样,通过奇妙的实验,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而且不容易忘记,也使学生处于兴奋中,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利用近代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箭的升空、磁悬浮现象、高温超导、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电和磁时,这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在处理时,就不能一下子正面接触课题,而要采取迂回包抄、分步到位的方法,才可能化难为易,过渡自然。在讲大气压时,先通过空瓶倒提水,马德堡半球等实验,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然后再通过托里拆利实验,建立对大气压大小的认识。这样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难点分散,降低了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掌握,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兴趣盎然。

五、密切联系生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很实际的科学,物理课的方方面面都和自然(科学)现象及生产、生活联系。物理和生活的关系可总结为:生活—物理—社会。正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使物理贴近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学习了“电功”“电功率”以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调光台灯,看能不能连续调光,电路中有没有浪费了电能;学习“密度”后,建议学生验一验妈妈的戒指,看是不是真金的。事实证明,完成这种作业,学生的兴趣极高,而且都很认真,检查作业时都按捺不住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物理乏味、枯燥、遥远、难学。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的一生学习过程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