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秦双件

张家界市中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脑梗塞的形成,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的障碍,缺血,低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其机制在脑部动脉壁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引起动脉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性坏死,在临床中表现为偏瘫,该病病程长,后遗症多,给患者精心调理,耐心护理,及时正确给于病例分析临床诊断改善其环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选择;诊断;治疗;观察;护理

脑梗塞[1],即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脑梗塞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2]。笔者采用搜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证属痰瘀互阻的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共60例患者,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到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程度评分标准》[4]。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1.2.3中医辩证痰瘀互阻证,主症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次症见:头晕目眩,纳差,胸闷,心悸等。舌脉:舌质黯红,苔白腻,脉弦滑。

1.3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标准及分型标准;病程在2周至6个月之间;年龄在40—75岁之间(包括40岁、75岁);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1.4排除标准

年龄>75岁或<40岁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腔隙性梗塞、无症状性脑梗塞及脑干梗死者;有恶性肿瘤或者其它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和出血者;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予控制血压、平衡水电解质、调整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降低颅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血栓通(冻干)0.5gQd静滴活血通络,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钠40mgQd静滴营养神经,四周为1疗程。

2.2治疗组

所有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汤治疗(化痰通络汤: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石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四周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占治疗前评分的百分比,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为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为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为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18%。

3.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X2),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分析。

3.3治疗结果

3.3.1临床疗效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中风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气候骤变等因素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致本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可归纳为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痰湿、痰热)、气(气逆)、虚(阴虚、气虚、血虚)、瘀(血瘀)六端。此六端常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合而为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

在中风的恢复期,常见痰瘀阻滞经络[6],症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此因风痰流窜经络,血脉痹阻,气血流通不畅,故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经络不畅,气血不能濡养经脉,故见肢体麻木;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

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痰瘀互阻的特点,临床上应投以化痰通络之剂。同时,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恢复期,多为虚实并见,固在祛邪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顾护正气,或补益肝肾,或益气养血,如此,方能获取良效。本文笔者运用化痰通络汤治疗30例脑梗塞恢复期证属痰瘀互阻证的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方中用法半夏、橘红、茯苓、枳实、石菖蒲化痰祛湿,丹参、川芎、红花活血行瘀,党参、甘草补益正气,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痰浊化,瘀血散,脉络通,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6]张晓明,何吉桥,刘丽珍,等.从痰论治脑梗塞[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