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

张镭

张镭(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1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94-02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36例行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选病例诊断均符合AMI诊断标准。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56.3±9.4)岁,广泛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8例,右室梗死4例,下壁右室梗死4例,前壁6例,合并心源性休克者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室颤1例。

1.2方法

36例AMI患者29例经桡动脉途径穿刺,7例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常规行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及介入治疗方案。根据主动脉和梗死相关冠脉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指引导管、PTCA钢丝、球囊和支架,经造影证实支架充分扩张,远端血管血流达冠状动脉病变远端血流3级为手术成功[1]。

2结果

术中置入IABP泵者2例,安置临时起搏器者3例,术中室颤者1例。PCI成功率100%。术后给予认真细致的检测生命体征,加强康复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平均住院日13天,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2术前准备接诊病人后,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左侧肢体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询问过敏史,同时迅速采集血标本,急查血液检查。协助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排空膀胱。尽可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准备好抢救药品抽好备用。

3.2术中护理

3.2.1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两腿伸直,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行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注射药物,同时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流量为4—6L/min,抽吸好抢救药物以备急用。

3.2.2术中监护由于导管的机械刺激和造影剂对心肌的副作用可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因此术中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抢救措施。本组病例术中1例出现室颤,急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300J转复为窦性心律;l例出现室速,予利多卡因100毫克静推后转复窦性心律。动脉内压力图形改变常在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出现,因此密切观察压力变化并及时处理,可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2]。

3.2.3症状体征观察术中球囊扩张时或置人支架时,心前区疼痛会加剧,术中应随时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并向患者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明显者协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一lmg,必要时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0.1-0.2mg。行PCI血管再通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尽量吐出呕吐物,以防窒息。

3.3术后护理

3.3.1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监测防生命体征防止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将病人置于CCU病房,给予氧气吸人,流量为4—6L/min,持续心电、血压监测48—72h,严密观察有无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sT—T的改变及有无心绞痛,警惕急性、亚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

3.3.2动脉鞘管的护理本组有7例经股动脉途径穿刺,PCI术后仍需保留鞘管回病房,要保证患者术侧肢体制动,加压期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鞘管有无脱出。停肝素4h后拔管,拔管时,因患者过度紧张和疼痛,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压性休克。

3.3.4桡动脉穿刺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压迫止血器有无松动,返回病房每半小时测量穿刺处手腕围共6次,观察手部血运、桡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手部皮温、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3.3.5抗凝治疗的护理AMI患者体内血液呈高凝状态,PCI术后容易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急诊PCI后需要常规运用抗凝治疗,按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抗凝药物,静脉用药需用微量泵控制速度。

4.小结

争分夺秒抢救,尽早实施PCI已成为治疗AMI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这36例病人的护理,我们感到,完整、细心的术前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细致、周到的术后观察与指导,对提高AMI患者急诊PCI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碧蓉,张素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70.

[2]葛运清.AMI病人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4,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