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式考核在中专护生毕业技能考试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多站式考核在中专护生毕业技能考试的应用

张梅珍岑慧红(通讯作者)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摘要】目的:探讨多站式考核应用于中专护生的毕业技能考试的可行性,促进中等护理教育毕业技能考试改革。方法: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中专护生的培养目标及我院的实际情况,设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护理技能操作和健康教育的5站式考核模式,对我院2016届中专护理专业1班61名毕业生进行毕业技能考试。结果:护生的考试及格率为98.4%,平均成绩为(79.82±5.18)分。结论:多站式考核能够较全面地考评中专护理毕业生的临床能力。

【关键词】多站式考核;毕业技能考试;中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384-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顺利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活动的能力即临床能力[1],护生临床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评价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多站式考核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通过模拟临床场景以测试学生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能客观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考试模式[2]。毕业技能考核是检验护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中专护理毕业技能考试多采用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不能对学生的临床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本研究尝试将多站式考核应用于中专护生的毕业技能考试,旨在探索其可行性,为中等护理教育毕业技能考试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中专护理专业1班61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人,女生57人;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为(16.79±0.76)岁,均已完成10个月的临床顶岗实习。

1.2方法

1.2.1护理病例编写组织内、外、妇产和儿科护理的课程主讲教师5名和相关临床科室的护理专家5名,共同完成病例的编写。内科、外科各编写5份病例,妇产科、儿科各编写3份。内科: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Ⅱ型糖尿病;外科:气胸、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肾结石、腕关节骨折;妇产科: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前置胎盘;儿科:腹泻、支气管肺炎、缺铁性贫血。以上病例均为教学大纲中的临床常见疾病,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心理社会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每个病例后附相关考题。病例编写完成后,组织内、外、妇产和儿科护理各教研室主任对病例的难度进行讨论和修改,保证每个病例信息量适当,难度适中。

1.2.2教师标准化病人培训本研究从内、外、妇产和儿科护理教研室各选出1名教师担任病史采集考站、体格检查和健康教育考站的标准化病人(TSP),并由临床护理专家对TSP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根据护理病历编写和反复演练剧本,熟记剧本中的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综合表演能力的培训及模拟考试。

1.2.3考核标准制定每个考站根据考核内容,由内、外、妇产和儿科护理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确定考核项目及考核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评分表,以明确每一步操作的规范性及赋分点。

1.2.4考站设置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中专护生的培养目标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将考核分为5个站。第1站为病史采集,第2站为体格检查,第3站为病例分析,第4站为护理操作,第5站为健康教育。5站之间根据TSP的病情有机联系在一起,时间共60分钟,总分100分。具体内容见表1。

1.2.5组织实施考试前1天将考点设计与轮转流程图(见图)张贴于备考教室和考点外。考试当天有专门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在各个考站之间做考试引导,首先组织学生按学号顺序进入考场,并抽取考试病例和领取成绩登记单,然后指引学生带着病例和成绩登记单按表1的站点顺序依次进站考试,完成5个站点的考试后成绩登记单由教师收回。各考站由2名教师依据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参与评分的教师考前均通过统一培训,以保证不同评价者间的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图15站式考核轮转流程图

1.2.6问卷调查考试结束后,采用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加多站式考核的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61份,收回61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所有问卷均由不同人员进行双次录入,并对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2.1中专护生5站式考核成绩分析

从护生考核平均成绩高低情况来看,5个考站中得分最高的是护理技能操作,其余依次是健康教育、病例分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考试及格率为98.4%,平均分得为(79.82±5.18),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P=0.998>0.05),表明本次考试难度适中,能客观反映中专护生的临床能力。从各个考站的成绩分布看,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第3考站护理技能考核,说明护生护理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这与护生在校和实习期间教师重视训练护生的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有关。平均得分较低的是第2考站体格检查和第1考站病史采集,表明护生在护理评估方面较为薄弱,可能是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在护理评估方面独立实践机会较少,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护生该方面的重点培养。

多站式考核注重对护理技能、知识应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对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现代护理人才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83.6%、85.2%、80.3%、82.0%和78.7%的护士认为多站式考核能反映个人的技能水平、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应变能力和有助于培养整体护理观。护理学是一门重视实践能力的学科,需要护生善于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护理技能的学习也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来加强。杨雪梅[4]等研究发现多站式考核能促进护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有82.0%护士认为多站式考核能缩短技能考核和临床实际的差距。本次多站式考试内容与中专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大纲紧密结,考试难易程度适中。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85.3%护生认为本次考核内容难度适中,有77.1%护生认为对今后临床工作有帮助。为使考评更加客观化、真实化,本次多站式考试在各站中根据实际需要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健康教育考站中运用了教师标准化病人,营造临床情境,增强真实感,实现了与护生的良好互动,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7.0%的护生认为多站式考试比传统技能考核方法更全面、客观。

本次多站式考核的实践表明将多站式考核应用于中专护生毕业技能考试是可行、有效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护理标准化病例的设计、评分标准的细化、评价指标的量化等。

【参考文献】

[1]刘哲军,胡雁,苏颖.临床能力内涵的评价与界定[J].护理学杂志,2013,28(21):88-90.

[2]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2.

[3]张洁,鲁剑萍,孙慧君.TSP/OSCE四站式临床技能考核在本科护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32-33.

[4]杨雪梅、张玉芳、盖琼燕.OSCE在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