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陈亚男

陈亚男(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工务段,青海西宁810000)

中图分类号:U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线路设备图表就是由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pwmis)”中的线路设备、线路综合图、车站配线图三个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统计、绘制图形汇编而成的直观、简便的图文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及时编制全新的设备图表,为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管理服务。

关键词:线路设备图表;管理;问题;建议

近些年,工务段、线路车间、工区的管辖范围大,线路设备图表的工作量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如何管理好线路设备图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简介

线路设备图表就是由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pwmis)”中的线路设备、线路综合图、车站配线图三个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统计、绘制图形汇编而成的直观、简便的图文信息。线路设备图表含括了线路平纵面、路基、桥隧、道口、钢轨、轨枕、车站平面、股道、道岔等工务线桥设备基础数据,是工务部门制定长远规划、安排大、中、维修计划,指挥现场生产和事故紧急抢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依据。因此,设备图表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秩序及安全效益。

二、目前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图表资料与现状不相符、数据不够清晰、准确、完整。

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工作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运输安全的特殊要求,把主要精力和技术力量用于工务线路设备的大、中、维修工作,忽视设备图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致使线路设备图表的管理基础薄弱。同时,近些年,线路设备改造、更新频繁,大量的数据信息一次性进行修改,工作量大,也极易产生错漏,降低了图表资料的整体质量,出现了设备图表资料与当年年末线路设备现状不相符、数据不够清晰、不够准确、不够完整的现象。

2.工务数据管理和使用,车间、工区不重视。

设备图表反映都是上年末(本年初)的设备状态,大部分车间、工区将其存档,很少使用。车间对设备图表的管理不重视,多数技术员不了解本车间内的设备状态,不翻阅设备图表,难以发现设备图表是否与现场一致。同时,对于年中产生的设备变动,是否及时进行了数据更新,也不掌握,这样,设备图表数据就存在着时效性差的问题,影响了它的准确率及可靠度。造成设备图表的管理和使用,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3.管理系统数据关联、整合及传输通道存在缺陷,影响了设备图表的整体质量。

一方面,pwmis中各子系统的数据关联及整合功能尚未关联、反映区间线路的综合图和反映车站平面图与股道、道岔等信息尚未关联、反映区间线路的综合图和反映车站平面情况的配线图也未整合到一起。这些缺陷的存在,影响了设备图表的整体质量。

另一方面,该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还未集成,车间及工务工区也没有纳入系统、不能实现计算机管理数据,这无疑影响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效率。

三、管理设备图表的几点建议

(一)及时做好数据的采集更新

这是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是提高设备图表质量的前提条件。现场数据的采集是整个设备图表编制工作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市场需求和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线路必须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等到年底进行采集更新,势必造成部分图表资料的一段时期内与现场不一致。

1.建立设备变动登记表,保证数据采集全面、更新准确。

数据管理的信息量变大,要想及时、准确取得设备变动数据,必须建立设备变动登记表,掌握设备技改和修理的项目及实施时间,及时跟踪采集更新相应数据资料,才能避免图表数据遗漏。

2.工程竣工时,要做好技术资料交验工作。

在工程竣工交验时,要按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图纸,认真检查核对现场设备数量、类型及线路标志情况,通过核对设备资料,及时、可靠地取得第一手现场设备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为图表数据的更改提供了保障。

改变线路平纵面以及涉及设备变动的技术改造工程,要在开通运营前采集数据,开通运营之日完成数据更新。为提速优化线路平面线型,为扩充运输能力增加或减少车站股道等,在工程竣工开通之时,其设备状态已发生改变,为安全使用设备,必须及时更新。

3.更换、变更设备的日常修理作业,要定期采集并更新数据。

如更换道碴、铺换钢轨及道岔、利用大型养路机械维修线路等,这些作业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完成2-3km的一段线路长度后即进行竣工交验,因其只是改造部分线桥设备的类型或技术参数,如钢轨类型50kg/m轨变为60kg/m轨、道碴由二级碴变为一级碴等,对行车调度影响不大,可定期进行数据采取更新,以一个季度更新一次为宜。

4.采集数据不能光靠手头资料,要到现场实地核查。

由于不同的技术资料,其计算或统计口径不一致,如设备图表是按既有线复测里程进行采集、统计数据并绘制图文资料的,技改工程往往会因为线路拉直或绕行而改变线路里程,则在新旧里程交界处将会存在一个断链,这个断链不一定在整公里处,那么,以公里为计量单位的统计的轨枕数据等就会有所变动,具体数据必须反映现场设备情况的数据,只有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核对,才能保证所编制的设备图表真实、准确、完整。

(二)实行逐级负责制,保证设备图表数据与现场设备情况一致。

保证设备图表数据与现场设备情况相吻合是设备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一份数据量大、内容多、变动频繁的技术资料,光靠一个主管人员是难以做好的。为此,设备变动的各个环节上把好技术资料检查关,才能取得准确、真实的数据,保证图表数据的来源真实。

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按工务工区、车间、工务段三个级别,实行逐级负责制。工区、车间参与设备图表检查,首先熟悉管内设备,清楚掌握具体变动情况,有利于做到图表资料与现场相符,如对于更换部分轨枕的小变动,各工区完全有能力完全掌握。其次,能够熟知设备图表的各项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并逐级反映。因此,车间、工区日常在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中,按设备图表资料定期检查管辖范围内设备情况,通过步步把关,层层负责,把问题或错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造成损失,实实在在地提高设备图表质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管理网络化。

构建现代化网络平台,保证数据传输快速、准确,是提高设备图表质量的必然要求。线路设备图表信息量大、类型众多,要使大量信息的收集、存储做到全面、快速、准确,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目前,全路工务系统“(pwmis)”,实现了工务段、铁路局、铁道部三级的计算机存储和管理设备基础数据。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强大的铁路通行网络为基础,集成完善工务信息各个管理子系统,从铁道部、路局、工务段、车间、工区多个层次进行管理,将各个层面的管理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才能编制出动态的、真实的线路设备图表,才能时时提供准确的图表资料,为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管理服务。

四、结束语

只有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计算机网路平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功能,在及时采集设备变更信息后,才得以及时传输和更新,才能及时编制全新的设备图表,供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使用。只有加强和完善图表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检查职责,才能定期进行设备图表数据的现场核查,使设备数据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图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