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软新闻英译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软新闻英译策略

王凌

SoftNewsTranslationStrategyunderRelevanceTheory

王凌WANGLing曰周琳琳ZHOULin-lin曰郭慧敏GUOHui-min(武警后勤学院,天津300162)(LogisticsUniversityofPeople'sArmedPoliceForce,Tianjin300162,China)

摘要院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软新闻翻译进行剖析,探讨关联理论与软新闻翻译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耦合性、互通性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软新闻翻译策略和技法。

Abstract:ThispapertriestoanalyzetheEnglish-Chinesesoftnewstranslationfromaperspectiveofrelevancetheoryanddiscusstheunity,coincidence,communicationandapplicationbetweenrelevancetheoryandsoftnews.Finally,wearegoingtostatethetacticsandskillsofEnglish-Chinesesoftnewstranslationfromaperspectiveofrelevancetheory.

关键词院关联理论;软新闻;策略Keywords:relevancetheory;softnews;tactics中图分类号院H315.9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288-020

引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凸显了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翻译是世界新闻得以传播的必经途径。作为具有广泛适用性和极强解释力的关联理论给软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关联理论是由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提出来的涉及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

新闻从性质上讲,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类。尽管软新闻具有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等共同特征,但软新闻比硬新闻更具有人情味、轻松活泼、富于感染力。正是由于软新闻的“软”使得传统的的寻求对等的翻译理论在软新闻翻译方面呈现出许多缺陷。本文论证了关联翻译理论对软新闻翻译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在关联理论的关照下对软新闻的翻译过程和方法给予新的诠释,并说明了一切翻译手段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目的语读者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性。同时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软新闻翻译进行剖析,探讨关联理论与软新闻翻译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耦合性、互通性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软新闻翻译策略和技法。

1软新闻及软新闻翻译的特征新闻从时效性强弱、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的不同等方面,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同硬新闻相比较而言,软新闻具有以下特点:淤从题材来看,软新闻主要涉及那些比较自由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旅游、商品、人物、文化等方面题材;而硬新闻则主要涉及那些比较正式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等。

于从内容来看,软新闻人情味较浓、轻松活泼、富于感染力,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比硬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而硬新闻比较严肃、时效性强,追求思想性、指导性。

盂从新闻格式和语言特点来看,软新闻比硬新闻要灵活得多、丰富得多、生动得多,从文体上表现为: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形象具体、亲切感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榆从传播效果看,软新闻的传播效果要比硬新闻好,易于引起受众(audience,是指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而硬新闻受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正因为软新闻具有如上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软新闻翻译也具有与其它文体翻译相异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为:淤软新闻翻译的目的在于追求原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互明”,以取得最大的宣传效应,而不单纯从原语对等地转换为目的语。

于判断软新闻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重要的不是“信”的程度,而主要是“达”的程度,兼顾“雅”的程度。

盂在软新闻翻译的手法上,往往采取不同于硬新闻翻译的、灵活多变的方法和处理手段,“编译”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2软新闻英译策略新闻翻译的第一步,是原语材料的选择,即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来进行翻译。以官方网站“人民网”为例,对照2007年12月21日中文版“文化”栏目与英文版“Culture”栏目的头几条新闻,我们就会发现。有些新闻中英文版都作了报道,如:中文:“南海一号”明日打捞,游客挤爆小岛(英文:AncientmerchantboatraisedfromthedepthsoftheSouthChinaSea);中文:“中国西藏文化·加德满都论坛”开幕(英文:ChineseTibetologistsdelegationparticipatesininteractionprogramatNepaliuniversity)。

但有些文化新闻却没有相对应的英语版本,如:文学乱花迷人眼———2007文化的记忆和思考;贺岁10年——中国大片集结突围;主动请缨来西安说相声———郭德纲:观众是衣食父母;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演出剧目表等等。

从这里我们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英语软新闻,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新闻会被翻译成英语,另一些则不会,这样就涉及到了软新闻翻译原材料的选择问题,如果把其这些新闻放到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解答,就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听话人只对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处理,关联的产生离不开语境,所以,在选择要翻译的软新闻原材料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认知语境的限制,只有翻译的信息内容和受众有关联,受众才会有兴趣知道。就拿以上所列举的英文人民网上的新闻来说,那些没有被翻译的新闻只和中文读者有关联性,和英语读者的关联性不大,甚至是没有关联,这样是勾不起英语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在原语材料的选择上,译者必须选择明示刺激足够关联的新闻,值得译语读者付出加工的努力。

新闻文体的特殊性导致其翻译形式的多样化,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已有研究。如俞建村曾指出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首推摘译。陈明瑶也在其文中谈到了英语新闻的编译等。作为第二作者的译者为了确保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推理出相关含义,就需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信息是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哪些是他们所不能提取的,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信息与自己的语境结合中找到关联,实现对译文的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面临选择具体翻译方法的问题,关联理论对此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应根据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的估计,选择直译、意译、音译、或直译加注释等方法,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

3结语本文通过对软新闻特殊性的分析,最终要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效果。同时在关联理论框架内验证了关联翻译理论对软新闻体裁翻译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对软新闻的翻译过程和方法给予新的诠释,并说明了一切翻译手段的唯一目的就是,达到最佳关联性,使目的语读者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使原作者的意图与受众的期望更好的相互契合,以达到软新闻英译的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院[1]刘雅峰.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3):140-142.[2]辛莹.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J].科教文汇,2009(5):249-250.[3]冉先萃《.今日中国》的翻译风格及其处理手法探讨[A]《.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72-82.[4]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1):6-9.[5]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1):9-11.[6]陈文莉.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软新闻汉译英[J].钦州学院学报,2011(1)基金项目院本文为武警后勤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初探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外宣新闻翻译新策略”(课题编号:WYQ2O1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院王凌(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武警后勤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周琳琳(1978-),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郭慧敏(通讯作者)(1975-),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