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州电厂1000MW环保验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浅谈潮州电厂1000MW环保验收

李顺

关键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超超临界;节能减排

AnAnalysisofEnvironmentalAcceptanceof1000MWPowerPlantinChaozhou

LiShun

Chaozhou,GuangdongDatangInternationalPowerGenerationCo.,Ltd.GuangdongChaozhouCode515723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tentsofthe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Ministry’senvironmentalacceptancetestingofthe1000MWultra-supercriticalcoal-firedunitinChaozhoupowerplant;Chaozhoupowerplantisagoodexamplefor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1000MWultra-supercriticalcoal-firedunits.

Keyword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ceptanceofmonitoring;ultra-supecritical;energysaving

燃煤电厂是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的重中之重。超超临界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1],在污染控制和节能节排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本文以潮州电厂环保验收为例,浅谈其环保效益。

1工程概况

潮州电厂引进的1000MW#3、#4超超临界机组,分别于2009年11月9日、2010年1月18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于2010年10月18-22日进行了现场监测及调查。电厂废水为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大气颗粒污染物主要采用静电除尘器进行处理,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低NOx燃烧器、分级配风、降低燃烧温度水平等方式控制NOx产生;固体废物由专门的公司负责清理。

2准备工作

2.1验收期间的工况

验收监测期间的发电负荷为75.1%~76.8%,锅炉蒸汽负荷为75.3%~76.6%。2010年7月至9月燃煤含硫量为0.47%~0.51%,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41.33%~44.08%,验收监测期间#3机组锅炉燃煤含硫量为0.72~0.86%,#4机组锅炉燃煤含硫量为0.72%~0.76%,2台机组锅炉燃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41.4~45.3%。

2.2监测布点及频次

大气污染物监测点布置:烟尘监测在#3、#4机组锅炉烟气除尘设施进、出口及脱硫系统进、出口烟道上设置监测断面,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规定布设监测点,气态污染物在每一监测断面中心点附近设一个监测点。废气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3次。

噪声污染物监测点布置:在北、西南及西面厂界共布设6个厂界噪声监测点,在民居窗户外1米布设1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在西南厂界外布设1个噪声衰减断面。监测频次为每天昼间和夜间各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

2.3主要监测项目与方法

监测的项目: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颗粒物;连续等效声级。

采用的监测方法:烟尘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二氧化硫采用定电位电解法,氮氧化物采用定电位电解法,烟气黑度林格曼烟气黑度法,颗粒物采用重量法。

3监测结果与分析

3.1有组织排放源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环评要求,有组织锅炉废气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第3时段标准限值,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mg/m3)≤400、烟尘排放浓度(mg/m3)≤5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mg/m3)≤450(Vdaf>20%)、烟气黑度小于林格曼1级,脱硫效率执行环评批复报告限值,即脱硫效率≥93.5%。

有组织锅炉脱硫设施排放源监测结果,#3机组锅炉废气脱硫系统出口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41mg/m3、13.1mg/m3、220mg/m3,分别为标准限值的10.25%、26.2%、48.89%,均低于标准限值符合要求,达标;#4机组锅炉废气脱硫系统出口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77mg/m3、16.1mg/m3、276mg/m3,分别为标准限值的19.25%、32.2%、61.33%,均低于标准限值符合要求,达标;#3机组、#4机组的烟气黑度均小于林格曼1级,达标;脱硫效率为96.7%~97.6%,高出标准值3~4个百分点。由以上可知,#3、#4机组达到了预期的环保效益。

3.2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结果与分析

对厂区无组织排放废气,根据风向在厂界周围处布点监测,上风向设1对照点(○4),下风向设3个监控点(○1~○3),共布设4个监测点,监测项目为颗粒物。监测结果及监测期间的气象条件见表3。

表3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

时间频次颗粒物浓度(mg/m3)气象条件

参照点监控点最大值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天气

状况

○4○1○2○3

2010-10-18第1次0.0460.2410.1290.1390.241东南0.930102.1晴

第2次0.0560.2410.1420.1010.241东南1.230102.1晴

第3次0.0650.1440.0630.0820.144东南0.728102.0晴

2010-10-19第1次0.0180.3260.0370.1420.326南0.829101.3晴

第2次0.0360.1780.1180.0990.178南1.029101.2晴

第3次0.0450.1290.0800.0540.129南1.328101.3晴

验收监测期间,无组织排放废气厂界监控点主要污染物浓度颗粒物最大值为0.326mg/m3,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要求,排放最大值与排放限值低了67.4个百分点。

3.3噪声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布点方案,厂界噪声、敏感点环境噪声、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验收监测期间,昼间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夜间厂界噪声除西厂界▲6测点超标外,其余测点夜间厂界噪声均符合上述标准限值要求。

▲6监测点外厂界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距离项目▲6厂界噪声监测点300米外的昼间声环境噪声和夜间声环境噪声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6厂界噪声监测点西南面均为荒地,只有距离厂界1km外为村庄,由噪声衰减监测结果表明,厂界300米外已能满足功能区要求,故西南面厂界噪声超标目前暂不会造成扰民影响。

4结论与建议

(1)超超临界机组在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方面技术领先,环保效益突出;

(2)在验收监测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颗粒物均低于排放限值,达标排放,脱硫效率高于环评批复值3~4个百分点;

(3)验收监测期间,昼间厂界噪声GB12348-20083类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夜间厂界噪声除西厂界▲6测点超标外,其余测点夜间厂界噪声均符合上述标准限值要求,但均不影响居民;

(4)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根据验收结果,需进一步采取降噪措施防止噪声扰民,应定期对在线仪器进行维护和校核,加强生产及环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汤蕴琳.我国火电建设的新里程碑-超超临界(USC)燃煤机组[J].电力建设,2004,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