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李海英

湖南省武陵源一中李海英

我国古代许多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学生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获得这个结论是很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文章“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

很多科学家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方面都有许多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非常谦虚地说:“如果说我曾经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很多科学家都十分谦虚,而我们部分学生谦虚不足,骄傲有余。科学家专心做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法国科学家安培,在科学研究上非常专心,他把马车的后背当成黑板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安培被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安培的成功是与他专心到忘我的程度是分不开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做灯丝,你能说他不专心做事吗?所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另外,要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二、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教材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从绪论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内容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列举实际应用的事例。例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社会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在实验中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更是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好时机。

如温度计、量筒、烧杯等仪器是易碎品,天平、电表等仪器比较精密,所以学生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仪器。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实验时应仔细认真、如实记录结果。错误的测量可能会导致一次实验的失败,误差过大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在研究航空发动机时,测量的系统误差由0.5%上升到1%,造成了研制一台发动机增加300万美元的损失。

再如,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生了争议。我急忙走过去,一个学生说:“我们重做了好几次,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我认为操作过程没有问题。”另一个学生说:“我们已经预习了,透过过程看结果,结果不正确,肯定过程错了。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们,而是请大家暂停一下。我提问:“哪组学生做的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有两个小组的学生举起手。我又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又有多个小组的学生举起手来。我满意地说:“我们只要有测量,就会存在误差,所以教材结论与实验事实有点偏差是正常的。我们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我们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我们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科学的方法。”

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与行动,应该时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与学生的交往中。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思想和意识上不断提高,使学生本身的素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