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知核心词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人类认知核心词表研究

丁志斌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核心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与手段。对斯瓦迪士基本词表、雅洪托夫核心词、多尔戈波尔斯基北欧语言核心词、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等人类认知核心词表进行梳理,探讨Swadesh核心词表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语言比较研究。

关键词:语言;人类认知;斯瓦迪士词表

1.引言

语言是人类认知事物、描写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工具[1]。词不仅是语言的物质表现形式之一,更是概念结构的表现形式,是语言认知活动的基础。换言之,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2]。人们通过词汇认知事物,并对其进行概念化。因此,人类认知核心词成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与手段。

2.人类认知核心词表

2.1斯瓦迪士词表

斯瓦迪士词表(SwadeshWordlist),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莫里斯•斯瓦迪士(MorrisSwadesh,1909~1967)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所提出的一个人类语言认知词表[*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留金法[2014]5050号);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序语法化及其演变规律研究”(12YBA265);吉首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jsdxxcfxbskyxm201217)。根据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之间核心词的同源关系,就能大致判断出语言之间的亲疏远近,同时,这些核心词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速率,而分析两种语言中核心词汇的不同比率,则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分化的大致时间,并因此提出了语言年代学概念及相关公式和方法,对语言系属关系比较与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斯瓦迪士词表(SwadeshWordlist)是单纯为测试同源词建立的词表,后人称之为核心词表。但在世界范围语言历史研究中,斯瓦迪士词表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语音、词汇、语法,特别是跟历史演变相关的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化研究的基础词表[3]。

对于世界范围的语言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多数词在大多数语言里都是核心基本词,它在语言年代学的统计上有一定价值,对于人类语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2雅洪托夫核心词

1964年俄罗斯语言学家雅洪托夫灵活运用Swadesh词表进行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从斯瓦迪士207词表中提取出了35个核心词项,被称作“Swadesh-Yakhontovlist”。雅洪托夫认为这些词汇的基本意义是最稳定的,可以用于观察汉藏语系语言间的亲疏关系。

2.3多尔戈波尔斯基北欧语言核心词

多尔戈波尔斯基(AharonDolgopolsky,1930~),俄罗斯语言学家(后加入以色列国籍),1964年调查了北部欧洲语言词汇的稳定性,提炼出了15个他认为最具稳定性的北欧语言核心词,对研究人类语言基本词汇与语言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4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

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AustronesianBasicVocabularyDatabase)[]是新西兰语言学家为研究太平洋诸语言特征及其流变与扩散而建立起来的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

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AustronesianBasicVocabularyDatabase)从400种太平洋诸语言中提取了210条最基本词汇。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210词属于概念性词表,通过与斯瓦迪士基本词表对照比较,发现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210词中有170词与斯瓦迪士基本词重合(“肠”一词斯瓦迪士词表用的是“guts”,南岛语数据库用的是“intestines”),重合率高达82.13%,与斯瓦迪士基本词表具有极大的兼容性。

2.5马提索夫核心词

美国语言学家马提索夫(JamesMatisoff)1976年建立的藏缅语核心词集偏重人体器官词语,1978提出了一个新的200词表,如:“手掌”、“脚底”、“上下腭”、“下巴”、“面颊”等等。马提索夫认为“这张词表的设计标准的斯瓦迪士词表至少在文化上和类型上更适合于东南亚语言”。马提索夫主张通过核心词汇可以发现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人类语言“大约最不易变化的是‘核心词汇’,这些词是表示人类经历的普遍概念,并不取决于文化的差异”。马提索夫“觉得在研究中最丰富和最令人受到启示的部分是人(或动物)的身体。人体到处都是相同的;它也相当复杂,有许多可以命名的组成部分;构成大量有内在关系的系统和支系;它的许多内部作用也很神秘,因此不同的语言大多各自以独特的方法构成他们的身体部位命名法系统。

2.6国内有关核心词研究

国内学者以斯瓦迪士的基本词汇表为依据,展开了针对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英语等多种语言核心词汇的探讨,特别是与核心概念相关的词汇研究,整理同一概念的各种形式及其它们在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做出了许多相应的理论解释与个案分析。

黄布凡1997年对斯瓦迪士基本词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斯瓦迪士基本词表并不适合于人类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尤其是汉藏语系语言比较,提出了藏缅语300核心词词表,后增加到360个。

金理新利用斯瓦迪士一百核心词表分析藏语、缅语以及汉语彼此之间的同源关系,认为汉语和藏语的关系较亲近,而缅语和藏语的关系较疏远。

黄树先以国际上通行的斯瓦迪士核心词汇表为依据研究汉语词汇,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对汉语核心词及其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把汉语核心词研究拓展到与非汉语的汉藏语系语言比较之中。黎金娥则以斯瓦迪士的《百词表》为研究基础,对英语核心词汇进行了细致调查,穷尽性地搜集了与核心概念相关的词汇,整理出了同一概念的各种形式及其它们在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等等。

3.结语

语言是人类认知事物、描写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工具与手段。语言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类认知。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人们通过词汇认知事物,并对其进行概念化。研究探讨斯瓦迪士等人类认知核心词表,对语言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秦秀白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