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在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在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比较

彭开文

彭开文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比较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种对比剂在肝脏MR动态增强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两种对比剂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68例肝脏疾病住院患者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68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34例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增强扫描;B组34例采用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两组的扫描参数相同。

结果两组动态强化效果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对比剂不良反应中A组有1例出现恶心;B组有1例出现头昏及一过性局部热感的轻微不良反应。二种对比剂在使用的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二种对比剂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完全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同时安全性相当,均为安全性较高的核磁共振对比剂。

【关键词】离子型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4-52-02

MR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种肝脏疾病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所使用的对比剂是顺磁性磁共振对比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离子型对比剂中最常见的是钆喷酸葡胺(GD-DTPA),而非离子型对比剂中使用较多的为钆双胺(GD-DTPA-BMA),本次观察的目的在于评价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肝脏疾病住院患者68例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68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34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4-81岁。B组34例选用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6-79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肾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否认有对比剂过敏史。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检查随访证实原发性肝细胞癌12例,肝血管瘤28例,肝转移瘤5例,肝囊肿17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6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使用simensavanto1.5TMR机进行扫描。采用体部矩阵相控阵线圈。所有患者先行MR平扫,再动态增强扫描,两组扫描参数相同。

A组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注射液(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J20100062,15ml/支),B组用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0860001,15ml/支),用量均按0.2ml/kg计算,经肘静脉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先注射对比剂,注完对比剂后再注入生理盐水约15ml,注射流率均为1.5ml/s(高压注射器A筒装对比剂,B筒装0.9%氯化钠注射液,后者主要用于对比剂之残余药量的冲洗和防止穿刺静脉血管内凝血),注射开始15s后即开始扫描,扫描时嘱患者屏气,每次扫描时间18s,共扫描4次。

1.3增强效果观察

增强扫描效果判断标准参照梁燕等[1]方法进行增强效果满意:分期的血管/靶器官增强明显,灌注效果佳,病灶显示清晰。增强效果一般:分期的血管/靶器官增强或灌注效果稍差,但根据病灶的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能做出诊断。增强效果差:增强后血管的灌注及靶器官病变的增强不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1.4安全性观察

每一病例在注射对比剂前后均进行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注药后询问病人的感受,同时严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情况。含钆对比剂不良反应包括:非过敏反应(头昏、恶心、呕吐和/或说不清的不适感);轻度过敏反应(弥漫性红斑、皮疹和/或皮肤刺激);和呼吸有关的中度过敏反应(包括轻度胸闷、轻度呼吸急促和/或大范围荨麻疹);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眼眶周围水肿、严重胸闷、舌头肿胀或呼吸困难);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对比剂MR增强效果比较

A组34例,增强效果满意28例(82%),增强效果一般6例(18%)。无增强效果不满意者。B组34例,增强效果满意27例(79%),增强效果一般7例(21%)。无增强效果不满意者。

两组增强效果比较,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增强效果比较n(%)

2.2安全性比较

注射对比剂前后两组生命体征的监测均未发现明显变化。

注药后A组1例出现恶心,B组1例出现头昏及一过性局部热感的轻微不良反应。2例均未作任何处理,数分钟后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注射对比剂前后观察,均未出现胸闷、皮疹或其他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故未进行抗过敏等处理。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6%,两组对比剂在使用的安全性上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钆对比剂能缩短病变或正常组织T1时间,提高病变及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和定性诊断,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常规剂量(0.2ml/kg)的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与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两组增强效果满意率分别为79%和82%,一般满意率分别为21%及18%,无一例增强效果不满意(可能是因为本次病例数较少的原因)。两组增强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对比剂增强效果几乎相同,均能取得较满意的对比增强效果

两组中,A组1例出现恶心(2.6%),B组1例出现头昏及一过性局部热感(2.6%),均为非过敏性反应,未进行特殊处理;所有病例患者均未出现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明显过敏反应症状。两种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文献报告相同,两种对比剂静脉注射是安全的[2]。

3.2作为常用的钆对比剂,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价格较便宜,容易为患者所接受,而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价格稍贵。虽然两者安全性均较高,但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理化性质稳定,其pH值为6.0~7.0,略低于人体血液,易溶于水,可迅速分布到细胞外液内,并在短时间能迅速从肾脏排出,因此不会在体内积蓄致中毒。且其渗透压为克分子浓度780,粘度1.9,均较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低。动物及人类应用经验表明,非离子型的、低渗度、低粘度对比剂在安全性和耐受性上要高于离子型的对比剂[3-5],因而,对于经济条件许可,有过敏史,尤其是对含碘对比剂有不良反应史的病人,可选择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Valk[6]等研究表明在使用3倍剂量钆双胺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MR检查时,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和不良反应。因而,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如遇到体重较重的患者,在不合并心、脑、肝、肾功能衰竭前提下,可使用高倍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钆双胺(GD-DTPA-BMA),以获得更满意的增强效果,保证图像的高质量。

3.3尽管钆对比剂是安全的,磁共振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远小于碘对比剂,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报道钆对比剂可发生严重反应甚至死亡[7]。2006年1月,含钆磁共振对比剂被推测与一种罕见的疾病-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有关,钆双胺是第一种被证实与肾系统纤维化(NSF)相关的造影剂[8]。

基于肾病患者使用钆对比剂(尤其是钆双胺)存在导致NSF的潜在风险。对于严重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和已经或正在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禁止使用钆双胺。新生儿和婴儿的肾功能尚未成熟,使用钆对比剂也应慎重。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对比剂(双钆胺)与离子型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均可取得满意的增强效果,且它们的安全性也相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过敏史、经济状况等)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梁燕,郭行高,薛剑峰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5):324-326

[2]GoldsteinHA,KashanianJ,Blumettirf,etal.safetyassessmetofgadopentetatedimeglumineinu.sclinicaltrials[J].Radiology,1990,174

(1):17-23

[3]RungeVM.Safelyofmagneticresonancetopcontrastmedia.TopMagnResonImaging,2001,12(4):309

[4]MaravillaKR,MaldjianJA,SchmalfussIM,etal.Contrastenhancementofcentralnervoussystemlesions:multicenterintraindualcrossovercomparativestudyoftwoMRcontrastagents.Radiology,2006,240(2):389

[5]KnoppMV,RungeVM,EssigM,etal.PrimaryandsecondarybraintumorsatMRimaging:bicentriintrainpidualcrossovercomparisonofgadobenatedimeglumineandgadopentetatedimeglumine.Radiology,2004,230(1):55

[6]ValkJ,AlgraPR,HazenbergCJ,etal.Adouble-blind,comparativestudyofgadodiamideinjectionandgadopentetatedimeglumineinMRIofthecentralnervouse

system[J].Neuroradiology,1993,35(3):173-177

[7]祝红线,郭英,杨华等.磁共振对比剂引起过敏性休克一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6),526

[8]GrobnerT.Gadolinium-aspecifictriggerforthedevelopmentof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nyand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J].NephrolDialTransplant,2006,21:110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