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隧道施工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高风险隧道施工风险控制

吴昌雄陈征刘衍文郭竹峰邱亚龙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21000

摘要:本文以在石鼓山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部分风险为例,按照施工中常见的风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提出了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字:高风险、隧道、预警、控制

1、施工概况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BLZQ-1石鼓山隧道,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南岸的石鼓镇杨家山的黄土残塬区,隧道起讫里程DK639+430~DK643+760,全长4330m,为双线隧道。设计采用进出口和2座无轨运输斜井辅助施工。

石鼓山隧道为一级高风险隧道,隧道岩层为Ⅴ、Ⅵ级围岩,石鼓山隧道中、高度以上初始风险区段共30处,4301米,其中,中度风险区段3段,49米。高度风险区段18处,3096米,极高风险区段9处,1156米。隧道不良地质主要有膨胀岩、湿陷性黄土、松软土,易产生变形甚至坍塌。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沟、河等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预计正常涌水量11820m3/d,最大涌水量29550m3/d。主要风险为突水突泥、坍塌、大变形、失稳。巨大的风险性对隧道安全施工提出了挑战,对预防和应急措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风险预警

石鼓山隧道风险区段较多,进口、出口、1#斜井、2#斜井均涉及失稳、大变形、坍塌和突水突泥的风险区段。针对此种情况,及时施做超前地质预报,按规定开展监控量测,在各掌子面处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应急救援管道和逃生管道,采取各类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有效降低风险,确保施工安全。

3、技术措施

3.1、防突水、突泥技术措施

3.1.1、超前地质预报

石鼓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项目部根据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交底,必要时打超前探孔,对掌子面前方至少20m范围的地层、地下水分布情况提前研判,每次超前地质预报搭接长度不小于5m,判断掌子面前方是否富水甚至存在水囊、是否有承压水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下步施工措施。

3.1.2、掌子面前方断面内富水处理措施

1)排水措施

掌子面至富水区、水囊距离约10m时超前打孔引水。

打孔前锚、网、喷封闭掌子面并预埋管(打孔、插引水管用),必要时设置临时仰拱,洞内备好排水设备并连接好排水管路,确保孔内水经排水管路排至洞外,不得自孔内流泄并浸泡台阶土体。

打孔高度应在水囊下部位置,以尽可能取得泄水效果。

排水过程中观察孔内出水情况,水量小于0.2m3/h时恢复掌子面开挖。

2)注浆加固措施

掌子面至富水处(已排水)距离约5m时超前注浆加固地层。

掌子面前方富水区长度、规模较小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富水区长度、规模较大时,采用后退式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地层。

经注浆加固后探测正常,继续掘进。

3.1.3、掌子面前方拱顶富水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拱顶富水时,探测富水处距拱顶高度。

富水处距拱顶高度大于5m时,开挖过程中人工修边、快挖快支,避免对拱顶地层产生过大扰动,并按设计要求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拱顶地层。

富水处距拱顶高度小于5m时,采用后退式超前深孔预注浆加固拱顶地层,加固厚度5m。

3.1.4、掌子面前方边墙外富水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边墙外侧富水时,探测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

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大于3m时,局部超前打孔排水减压,打孔高度为富水区下部,排水后小导管注浆充填加固。

富水处距开挖边线厚度小于3m时,台阶掌子面距富水处距离约10m时超前打孔排水,排水过程中观察孔内出水情况,水量小于0.2m3/h时恢复台阶开挖。开挖至距富水处(已排水)约5m时,注浆加固相应里程开挖线外地层,加固厚度3m。

3.1.5、掌子面拱部渗漏水处理措施

1)拱部滴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出现滴水情况时,按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注浆,拱部开挖后立即初喷砼封闭开挖面,并立即安装钢架、挂网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实现快挖快封闭。

2)拱部线状出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线状出水时,按设计要求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上台阶加大预留核心土尺寸,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后立即初喷,并对环形掌子面喷砼,厚度5cm,快速安装钢架、挂网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3)拱部股状出水时处理措施

拱部股状出水时,立即锚、网、喷封闭掌子面,进一步探明掌子面前方地下水情况,依据探测的情况,按前述掌子面前方富水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恢复掌子面开挖。

3.1.6、洞内引排水措施

将洞内排水纳入工序管理,设专人负责抽排水。

开挖后必须坚持及时初喷,封闭岩面。

开挖段散状渗漏水集中收集,采取移动式多级抽排。排水沟距离拱脚、边墙脚大于1.5m,防止积水侵泡拱、墙脚。仰拱基底设置移动式水箱收集开挖面渗漏水,防止仰拱基底被积水浸泡。

洞内铺设专用引排水管路,管径、水泵等规格经排水量估算后按保守的原则确定。

初支漏水的地方进行压浆止水。渗漏水段加密排水盲管。

3.2、防初支大变形、坍塌技术措施

3.2.1、早期沉降控制措施

1)早期沉降控制具体措施

(1)上台阶处理措施

措施1:上台阶开挖后在初支钢架两侧拱脚加设80*8角钢,加强钢架纵向联接。具体做法如下:

设计下发有关初支钢架采用型钢加强纵向联接的措施后,则按设计要求施作。

措施2:采取钢架纵向型钢联接措施后仍出现预警,类似地层段上台阶加强锁脚锚管(增加锁脚锚管根数)并注浆。

(2)中台阶处理措施

上台阶出现预警,相应里程的中台阶采取补救措施,二级预警补救措施:同上台阶措施1;一级预警补救措施:采用φ89锁脚锚管L-4.5m并注浆。中台阶渗漏水段出现预警则两个措施同时采用。

中台阶开挖前上台阶总沉降量正常,开挖中台阶后出现预警,类似地层段中台阶采取措施,二级预警措施:同上台阶措施1;一级预警措施:采用φ89锁脚锚管L-4.5m并注浆。

(3)下台阶处理措施

比照中台阶处理措施执行。

3.2.2、拱部初支脱空处理措施

上台阶采用地质雷达扫描检测初支背后脱空情况,纵向扫描拱顶、双侧拱腰共3条线,环向扫描断面纵向间距为2m,若有脱空注

1:1水泥浆充填脱空后,方可进行相应里程段中台阶开挖。

上台阶地质雷达扫描检测计划由工区向中心试验室及时填报,并在检测中积极配合,中心试验室及时反馈检测结果至工区。

3.2.3、初支异常变形处理措施

初支在监控量测数据正常、表面无渗漏水的情况下,出现开裂、剥落等异常变形,应立即停工、分析原因,针对找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经检测,初支背后存在脱空时,立即小导管注浆充填处理。

因喷砼质量不均匀、养护不到位造成喷砼开裂时,清除喷砼表面松动块、挂网补喷砼,并加强喷砼养护。

经处理正常后,掌子面恢复开挖。

3.2.4、初支局部补强措施

因突发的地层或地下水原因,开挖后需立即抢险封闭开挖面,造成的初期支护局部细节不规范,采用挂网补喷、径向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对初期支护局部进行补强处理。

3.2.5、拱部渗漏水处理措施

同前述3.1防突水、突泥中3.1.5、掌子面拱部渗漏水处理措施。

3.2.6、开挖工法要求

三台阶临时横撑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时,中台阶、下台阶必须单侧开挖,严禁两侧同步开挖,开挖步距依地层情况1~2榀。

3.2.7、临时支撑措施

风险段中台阶开挖过程中,为确保初支拱脚的稳定,在中台阶开挖后,立即采用方木斜向支撑初支拱脚喷砼面,斜向支撑位于钢架间,采用2根不小于15*15cm方木并联支撑,方木底脚大楔块支撑牢固,支撑角度45-60o,待初支喷砼完成后撤除方木斜撑。

3.3针对特殊地质采取的技术措施

3.3.1、富水砂砾地层二重管后退式注浆技术

石鼓山隧道施工过程中,进口及1#斜井均遇到富水砂砾地层且分布非常杂乱,施工过程中发生多次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进度缓慢(2m/月)、工期不可预见。

经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四方深入研究和多次专家会论证,确定在富水饱和砂砾地层采用后退式注浆,封堵地下水,加固、改良地层。

3.3.2、后退式注浆断面的优化

针对石鼓山隧道地质复杂的特点,全隧注浆改变了传统的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式,采用局部超前后退式注浆。

1)根据超前水平钻探及其他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综合分析前方围岩状况,确定粉细砂层及粗圆粒土层的范围。

2)注浆设计应根据粉细砂及粗圆粒土的范围确定注浆范围,钻孔角度根据孔深及注浆固结外缘线确定。

石鼓山隧道富水砂卵石层注浆施工实践证明,采用局部后退式注浆堵水、加固围岩效果良好,工效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高。

3.3.3、后退式注浆参数优化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质特征,注浆应以封堵裂隙、减小水量、加固围岩、稳定地层为目的。注浆范围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注浆厚度为开挖轮廓线外5m,纵向注浆循环长度根据地层情况按15~30m动态设计,以Ⅵ级围岩段落为例,共设计4中类型的孔。

1)周边注浆孔兼超强地质钻探孔

以封堵地下水、固结软弱地层兼顾超前地质钻探为目的,在开挖轮廓线外布设2~4圈,开挖轮廓线内布设1圈,开孔环向间距30cm,终孔间距1.8m。

2)工作面稳定孔

已稳定开挖面为目的。在开挖面按2m×2m间距梅花形布置,注浆加固围岩,固结地层,稳定开挖面,加固强度要求比外圈孔稍低。

3)检查孔兼应力释放孔、补充注浆孔以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检查评定为目的。主要布置在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和注浆薄弱区,通过对检查孔的注浆封堵起到对薄弱区补充加固的作用。

4)管棚孔兼周边补充注浆孔(V级围岩无该类孔)

以提高对软弱围岩地层的支承能力为目的。在拱部144°范围内布设Φ89超前管棚,孔间距40~60cm,外插角0~3°。

石鼓山隧道砂卵石地层采用二重管后退式注浆地段开挖揭示表明,注浆后裂隙水得到封堵,软弱地层得到有效改良,地层浆液扩散明显。

实践证明,采用二重管后退式注浆能达到注浆堵水、固结围岩,确保安全开挖的目的。

4、总结

通过以上措施的执行和实施,项目部在石鼓山高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反馈的信息,针对风险做到了提前判断,提前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施工风险,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

参考文献:

[1]王建宁.隧道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2]TB10304-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Q/CR9247-2016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4]樊明.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及监理控制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262.

[5]覃建源.特长隧道穿越特殊地质方案设计及施工防治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7,(02):107+141.

[6]唐敏程.V级围岩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02):72.